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韩童生:谦者徐行
韩童生,著名演员,不久前退休于中国国家话剧院。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曾获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三届中国话剧金狮奖;首届中国小剧场戏剧夏季表演奖。
韩童生
12月11日,由韩童生、冯宪珍主演的俄罗斯经典话剧《办公室的故事》将在保利剧院首演。冯宪珍说,之所以邀请老韩出演,是因为他们合作多年,知根知底,她欣赏韩童生身上那种“亢奋劲儿”;除此以外,老韩身上有着和剧中人相仿的性格,“他生活当中就有点那个劲儿,谦恭善良,待人随和,甚至有那么点怕老婆的劲儿。”
韩童生在《办公室的故事》中饰演诺瓦谢利采夫。
暖男
“哈哈,韩老师,您就别那儿嘚吧了!”《办公室的故事》排练间隙,几个演员吃完饭回来,撞见我们采访,大家嬉笑着打趣。“你得拦着他,要不他一个问题能没完没了一直说下去。”老搭档冯宪珍在一旁不时大声“补刀”。
剧组里,几乎所有人都爱跟韩童生开玩笑,他不怒也不恼,要么回嘴接招,要么嘿嘿一笑,脸上,永远是一团和气。
此前,和韩童生有过近三十年接触的田沁鑫对他的描述是:“韩哥两头不占,不喜欢显山露水,也从不苦大仇深,总是嘻嘻哈哈,却能永远给你安全感。他几乎随时随地能给你讲出笑话,而且每每是自嘲,只为解别人的心宽。”田沁鑫说,剧院里,韩童生是“公认的大哥”。
在冯宪珍看来,正是这种温和,使他像极了《办公室的故事》中的男主角诺瓦谢利采夫,“韩童(熟悉他的朋友喜欢叫他名字的前两个字)这人,他生活当中就有点那个劲儿,谦恭善良,待人随和,甚至有那么点怕老婆的劲儿。”
而韩童生对此则有自己的见解。在一年前的电视剧《大丈夫》发布会上,他曾下过这样的定义:“‘大丈夫’不是你脾气大、嗓门大、主意大,那不算。胸怀大、眼界大,有大爱的那才是。”从这个角度讲,他和他饰演的诺瓦谢利采夫正是属于同一种人——用爱与善意包容周遭一切的,暖男。
即将在京沪两地上演的话剧《办公室的故事》,改编自苏联同名电影,可以说讲的就是暖男与剩女之间千磨百炼的爱情故事。有意思的是,在苏联,这部电影本身又改编自话剧,1977年该剧编剧、苏联著名导演梁赞诺夫将它搬上银幕。该片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引进中国后,风靡一时,受到了众多影迷追捧,不少台词至今让人津津乐道,那句“‘你说我干巴巴的。’‘不,您湿乎乎的……’”更是成为经典,印刻在几代人的心中。
在韩童生的记忆里,第一次听到这句台词是在1985年。“当时一口气看完了片子,整个人非常兴奋。”他回忆说,“这部片子不是大体量的东西,很轻松、很幽默,但里面又承载了不少东西。”如今,韩童生回想起来,觉得那正是俄罗斯人的高明之处,“他们虽然写日常,但不自觉地有一些深沉的东西在底层流淌;不像咱们,写出来的还是表面化的东西多。他们的喜剧背后承载了挺严肃、挺温暖的人文内涵,虽然也挺轻松的,但不是简单的一笑了之。”
让韩童生没有想到的是,三十年后,出演该剧男主角的机会落到了自己头上。揣着当初的一份情结,他立刻推掉了所有片约,赶在了建组前一天回到北京。“因为太熟悉了,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清盘。”排练前,韩童生只看了一遍剧本和一遍电影,好让自己保持一种“敏捷的新鲜”。
而这种对于新鲜感的追求恰与这次该剧的俄罗斯导演不谋而合。此前,导演要求演员每天的排练时间最多不超过四个半小时,为了让演员兴奋,连排时甚至让大家整台戏翻转调度、互换角色。
诺瓦谢利采夫第一次被柳德米拉叫到办公室时,韩童生一共设计了三种动作,有吓得腿发抖的,有不禁手打颤的,还有在胸前频频画十字架的。“现在还没想好用哪种,连排时我也在尝试。这不就是戏剧的魅力吗,永远让你尝试各种可能。”
采访那天的连排,韩童生用的第二种处理。舞台上,他站在局长办公室门口,双手紧紧埋进身体两侧,轻微细索地抖动,这种并不过分夸张,不仔细就会错过的细节,使他的表演平添了几分细腻。
“他正直、善良又温和,就像一只羊,是绵羊还不是山羊,没有角,是逆来顺受,可以很快适应环境的那种。”韩童生分析着他对这个角色的理解。
“无害。”我说。
“对对对,无害,比较谦恭。”
“跟您本人挺像的。”
“我这人,几乎没跟什么人急过,一切顺其自然。”他说。
韩童生冯宪珍的定妆照。
《办公室的故事》排练中。
入行
打小,韩童生长在前门外的一条胡同里。因为出生这天是六一儿童节,父亲给他取名“童生”。 他为此开玩笑似的抱怨:“我这名儿起得不好,一辈子都是童生,考取不了功名。”
韩童生自幼酷爱听戏,他说爷爷在鹤年堂当股东那会儿,请的都是杨小楼鼓师的大徒弟到家里说戏,到了他这辈儿上,父母带上他,“行不行就到法源寺旁的票房去熏戏”,父亲司鼓,母亲唱青衣,像《苏三起解》这样的传统戏,韩童生那会儿看了不少。后来,熏出耳油的他也忍不住开始票戏,先老生,后花脸,“样板戏更熟一点”,唱得都是满宫满调。
上初中后,韩童生成了学校的文艺骨干,快板、单弦、二胡、相声、诗朗诵,几乎样样精通,但他觉得给学校排演芭蕾舞剧《白毛女》是他彼时“最辉煌的事”。
那段时间,一点理论基础都没有的初中生韩童生,从早到晚泡在剧场,憋着看了几十场专业版的《白毛女》。他一边看,一边用小本子记音乐和调度的衔接搭配,“音乐进行到哪小节,哪个演员出场,又是跳了几步,怎么跳的,跳到了舞台的什么位置……”还画了几百张各种芭蕾舞动作的草图。
韩童生回来又是教同学、又是借服装,身兼数职的同时,还在剧中“当仁不让地出演了大春”,最终,这台学生版《白毛女》成为学校参加各种比赛、下乡慰问的保留剧目。
1971年,韩童生初中毕业,学校号召他们到社会上历练,他因为“文艺才能”没被下放插队,而是辗转进了北京物资管理局团委,一待就是七八年。那时韩童生虽然是文艺骨干,理想却是当“职业政治家”。“毛主席不是教导我们说‘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吗?当时我特别兴奋。”
然而,政治家的理想最终落空,韩童生觉得自己“比较单纯”。不过“文革”结束后加入业余话剧队,却让他感到了更多的快乐。还是那间旧年听戏的工人俱乐部,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他和一帮“业余文艺圈”的朋友就照猫画虎地排上了话剧。其间,有两件事让他特别沾沾自喜,一个是主演了话剧《骆驼祥子》;另一个,在《骆驼祥子》里遇见了自己后来的女朋友,现在的妻子。“她是大家出身,清高寡言,我年轻时长得也不漂亮,我琢磨着应该是有长相之外的东西吸引她了。”
一年后,凭着对“长相之外的东西”的信心,韩童生鼓起勇气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那是十年动乱结束后艺术院校首次招生,有六千多人报名。长得并不漂亮的韩童生一路厮杀,闯进决赛,“甚至通知了我参加最后的体检”,但结果却意外落榜。“人家都是1米85的大高个,个个浓眉大眼。”韩童生觉得自己是祖师爷没赏饭,“首先形象就没过关”。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童生没想到最终还是等到了伯乐。他在考场演小品时,中央实验话剧院的演员雷恪生、孙庆荣一眼就相中了他,“觉得我是个可造之材”,他们问他愿不愿意来这儿,韩童生心心念念想离开物资局,一口就答应了。此后的两年里,他成为了中央实验话剧院学员班的一员,同学中,有演员廖京生、盖克、张英,还有后来电影《苗苗》的女主演李羚。
上道
26人的学员班,“以演带学”的教学模式,韩童生从中获得了比上中戏更多的舞台经验。从学拉大幕开始,没多久,他就被派了个活儿——在陈白尘剧作《大风歌》里饰演兵丁,带词儿的。
“郦商闯宫,就四个字儿。”韩童生当时年轻气盛,心想这还能难过唱戏?仗着自己嗓子又好,他没把这活儿放在心上。谁知排戏对词的第一天,导演舒强就一个劲儿地喊停,“小韩,你是不是觉着台词太少了?”“一听这话,我当时就蒙了。”韩童生说,那时才知处理这四个字远比他想象的难得多。舒强让他回去分析,这个兵为什么要喊这四个字?他从哪里跑到这儿喊这四个字?他是怎么当上的兵?他属于剧中矛盾双方的哪一方?
“当时我想得太简单了,实际上你台词少不意味着你的功课少,准备应该和主演一样多的。”逐渐明白了“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道理的韩童生,后来,每天练这四个字不下一百遍。
事实上,韩童生最开始的舞台履历确实是由一堆“小角色”拼凑成的。《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中的起哄青年;《和氏璧》中的宫廷玉人;《小镇风情》中的唱诗班指挥……这些角色,一般都没什么戏,有的在台上三五分钟就下场,有的虽上场多次却只有几句台词。不过,韩童生从不计较:“大凡今天的著名演员和一些已经故去的大演员,都不是一开始就演大角色的,小角色更能锻炼人。”
在1985年上演的话剧《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中,韩童生扮演“侃爷”赵铁生,这照样儿是个“站边”角色。剧中,他要戴面具从头演到尾。面具上,画着一副眉飞色舞又洋洋得意的夸张表情。前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所长看完戏后,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为了准确体现出人物性格和面具特征,韩童生在语调上选用了‘京油子’起哄的调式;在形体上,根据人物会打拳的特长,设计出爱摆架势、跳着走丁字步的武行动作。最终,这个无时不侃、无处不侃,既夸张又鲜活的‘活侃爷’的独特形象深得观众好评。”
他认为韩童生的一大优势是,“善于捕捉形象的能力,和富于幽默、诙谐的素质。”
而演员何冰回忆起第一次看韩童生的戏也是这种感受,“我不停地在笑,从头笑到尾。”他说,当时自己上初中,不知道戏演成那样,技术含量有多难,只记得当时从头笑到尾,“后来,我就决定去当演员了”。
捡漏
让何冰笑岔气的这部戏,是话剧《命运的拨弄》。苏联喜剧、编剧梁赞诺夫、女搭档冯宪珍,那部戏几乎和这次《办公室的故事》有着奇妙的巧合。
“他演卢卡申,多棒啊那时!”冯宪珍说,这是她对他印象最深的一个角色,“年轻,亢奋!”
电视里,曾经放过一小段该剧的片段。韩童生戴了副金丝框眼镜,穿了件卡其色大衣,演一个心地善良、性格随和、严肃幽默的俄国医生。剧中,俄罗斯人的幽默通过他和冯宪珍的演绎汩汩地流出来,他们几乎每说一句,每动一下都会引来观众如潮的笑声。“人们被他精彩的表演吸引住了,由衷地为他欢笑,笑他的机敏,笑他的诙谐,也由衷地为他喝彩、鼓掌!”当时剧评说。
这部戏,最终为他摘获了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88年,他33岁,那是他跑了整整十年龙套后,第一次担纲主角。
“不过这部戏主角原先定的不是我。”韩童生笑说,“我在里面又是一个群众演员,这角色是我捡的。”
他回忆说,“命运的拨弄”发生在一个下午。当天早上,他被导演文兴宇叫去:“下午你来排练场试下戏,如果演得好,这个‘卢卡申’就是你的了。”他听罢又兴奋、又紧张,此前他们排这个戏时,他一直在边上看,没人知道他已经把所有台词都背下来了。试戏时,原本可以只演一小段戏的韩童生,着实让导演吃了一惊,“我一演就是一整幕,没出一点错。”
“他确实是个很有心的人。”冯宪珍说。
韩童生这种“有心”还表现在后来的影视剧中。电视剧《家在洹上》需要完全用河南方言表演,他自觉河南话不灵,在还没开机时,就和剧组里一群河南籍群众演员打成了一片,一连好几天请他们吃饭,听他们天南地北侃大山。之后,韩童生再掏出剧本,一句一句念台词,让大伙儿帮他把着,自己随时用笔记下不准的发音。“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到晚上,饭局上又找不着韩童生了——他把自己关在宾馆里练台词。
在去年电视剧《我为儿孙当北漂》中,韩童生饰演老爹郭向东,一个操着山东方言“大嗓门、高分贝”的烤鸭师傅。为了体会角色,韩童生专门到烤鸭店体验生活,跟人学烤鸭技术,以致他现在对烤鸭的尺寸、火候、烤制时间信口拈来,“没准能给你烤出只鸭子”。
省内
演戏的美妙性在于,一个人在戏中能体会不同性格、经历不同人生。演了一辈子戏的韩童生,性格温和,演了不少好人,但因为长了一张“跋扈脸”,也演过许多“挺遭恨”的恶人。
电视剧《红高粱》里,他演周迅他爹戴老三,一个吃喝嫖赌抽,油嘴奸诈滑的大烟鬼。令韩童生没想到的是,自己对于角色活灵活现的演绎,让他在小区楼下挨了顿打,“走着走着,忽然有一人从后面走过来捶了我好几下,我回头一瞅,不认识啊,结果那女的边捶边说,‘你太坏了,赌徒,又吸大烟,你把周迅害成什么样了!’”韩童生听罢哭笑不得,只得连声跟人道歉。
或许是怕观众混淆了他本人和角色的区别,在不少采访中,韩童生都提到过一个词:温良恭俭让。他多次说:“现实中,我是一个挺温良恭俭让的人。”
十五年前,他和孙俪合作《一双绣花鞋》,他演的军统特务计雨棠老谋深算、阴险毒辣,“冷飕飕地杀人”。演完这个角色,韩童生自己心里都有阴影,因为电视剧里杀了不少生,韩童生“吃了几个月的素”。
“我性格受家庭影响较多吧。”他说,因为自己是家中老大,诸事受罚,“我父亲是很大男子主义的,进了家恨不得就应该有人给脱鞋,衣服、围巾拿下来,水沏上,酒菜摆好,他不吃,谁都不能上桌。属于很严肃的那种传统权威型父亲。”
韩童生说,也许是父亲的严格管理,让他一直“比较拘谨”,分寸感极强。
电影《十二公民》庆功会上,别人都喝大了,只有他不肯多喝。事后,何冰说,韩爷酒量大,就是不敢放开喝。
对于这种拘谨,韩童生自己偶尔也会感叹。坐在沙发上,他仰头望着天花板说:“或许小时候家里管得不那么严,我不那么拘谨,会更好些。”
“那你有过疑惑的时候吗?”
“嗯……有过,但也有不惑的地方,第一这个地球少了谁都转,第二人无百日好,花无千日红。”
采访时,韩童生脚上穿着一双红袜子,今年是他的本命年。
六十年来,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谦虚谨慎地徐行,始终让自己远离狂妄与狷介。
放眼向台上望去时,此刻《办公室的故事》正在连排。再过几天,这个人和冯宪珍的好戏,又要开始了。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韩童生 谦恭善良 待人随和 戏剧 话剧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