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图说 图说
长江砂石采挖乱象调查 水中软黄金遭疯采 黑码头野蛮生长
长江“牛皮癣”缘何久治不愈
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强了对岸线的管理力度,但始终无法根治黑码头。这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原因?
黑码头存在具有客观需求。“黑码头主要供装载砂石等价值比较低的船舶停靠,而走正规码头每吨要缴纳高昂的费用,不划算。我们港口一年300万吨的吞吐量,砂石只有10万吨左右。”长江上游一国有港口负责人表示。
背后存在利益输送链。“一个吞吐量几十万吨的黑码头,一年收益可达数百万元,由于利润丰厚,吸引了有深厚背景的人员参与,这些人员又利用资源向有关部门输送利益,从而形成复杂的利益共同体。”一些港口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些黑码头不是没人管,而是有人管,但是这些人只管能够带来利益的。”这位港口负责人说,由于一些管理部门不可能每天派人到那里监督,不允许黑码头生产,他们也照样生产,干脆给对方发个许可证好了,这样还能名正言顺地收些钱。参与各方都有利益了,就更没有办法管了。“一些黑码头并不是完全没有许可,而是获得了某个部门的许可,但是总体手续不健全,这也不符合国家的规定。”
繁琐的行政审批程序导致“老实人吃亏”。按照国家规定,建设码头一般需要经过省政府乃至长江水利委员会批准,还要海事、航道和水利防洪等方面论证,在省级交通厅办理长江岸线许可证等程序,相关手续复杂、投入较高。有可能上个部门通过了,下个部门却卡壳。
“修个码头谁都要管,发改委、交通、航道、水利、国土、规划、渔政、环保、安监、消防等,甚至连村里都要管,哪一关通不过,码头都建不起来。”长江上游一家民营港口公司负责人说:“我们2010年申请建设码头,到现在还没有拿到可行性报告。”
铲除“黑码头”生存的土壤
专家认为,对黑码头的治理,要充分认识其存在的合理性,采取疏导结合的方法,予以分类治理;同时,要简化审批手续,为港口码头规范化创造条件;此外,对所有港口码头强化管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完善监管体系。
疏堵结合,分类治理。张绪进建议,要根据航道安全、生态环境、岸线综合开发等因素,对现有码头进行评估,不符合建设条件的码头要坚决打击和铲除,对符合相应条件的码头要进行规范。打击和铲除黑码头,要中央和地方联动,水里和岸上联动,提高综合执法能力,弥补强制手段不足。同时,要建立追责机制,对黑码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接受黑码头利益输送的部门和个人,纪检部门应及时介入,彻底斩断背后利益链。
简化审批,减轻负担。一些港口码头负责人建议,目前的审批程序过于复杂,前期消耗精力过大,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需求不相适应。建议改行政审批的“串联制”为“并联制”,同时建立相关部门的会商制,以缩短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减轻申请人负担。同时,鉴于砂石等廉价大宗货物对码头装卸低成本的特殊需求,应该以地级市为单位重新规划砂石装卸集中作业区,将分散的砂石码头“化零为整”,规范管理。
强化管理,升级信息。一些港航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对港口码头的管理还比较落后,“人盯式”的传统管理不但管理效率低下,而且容易滋生腐败。建议对港口码头进行信息升级,通过建立视频监控系统、运单凭据信息化等方式,与主管部门实现联网,通过信息手段强化安全管理,以“技防”手段遏制黑码头死灰复燃。(半月谈记者 韩振 王贤 苏晓洲 杨绍功 史卫燕)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长江砂石 偷采砂石 软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