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慧心百年 素韵流芳(下)
——写在著名画家潘素诞辰百年
张伯驹自1927年收藏了康熙皇帝御笔“丛碧山房”横幅后,接着又在天津收藏了溥仪被逐出皇宫后,变卖的那批书画,如黄庭坚《诸上座帖》、文征明《三友图》等。
更令人炫目的是他抢收了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帖”的《平复帖》,这是现今传世墨迹中的“开山鼻祖”。比《兰亭序》的书写时间还早79年,确系无与伦比的珍品。
20世纪80年代,潘素在作画。
接着,张伯驹又忍痛卖掉了一处房产和院落,以重金收藏了我国现存传世最早的一幅国画,即被称为“天下第一藏”的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先后陆续收藏了唐李白《上阳台帖》卷,唐杜牧《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蔡襄《自书诗卷》、黄庭坚《草书卷》等。他捐献故宫博物院22件,“几乎件件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捐献吉林省博物馆60余件,件件为精品。张伯驹的收藏向来求精品、求顶级,而不求数量,难怪启功称其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
张伯驹并不满足于潘素只是面对一幅幅家藏珍品,又携她出入京沪藏友家中,遍赏名迹。据张伯驹早年日记载,他携夫人或设宴聚饮、或茶叙小聚、或公园一游、或观电影话剧等,而多以相约赏画、切磋品鉴为主。
刚过花季之龄的窈窕淑女潘素,日日与丈夫相伴。她热情温婉、典雅大方,一副清秀俏丽的面庞、扮着精致的妆容、穿着入时得体的服饰、迈动着款款的步伐,在张伯驹的朋友圈里历历而过,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着优雅迷人的风韵。高品质的精神生活一直是潘素生命前端最耀眼的部分。
张伯驹懂得一个山水画家,读万卷画不可或缺,行万里路更势在必行。他还把潘素带到了山川自然之间,夫妇联袂,时而登高山之巅,时而临大海之滨,时而漫步在湖畔江边,时而跋涉在银装素裹的塞北雪原,饱游饫看,实地写生。潘素游弋于历史古画和山川自然之间。她一面晤对传世经典,细细研读,琢磨其中的一招一式,悟出那些不可言传的画理;一面在山川天地间,放眼量,细观察,聚胆识。上下求索,勤学苦练,终使她的积累化为气象万千的大美境界。据潘素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她游黄山、峨眉山、莫干山、天台山、华山、衡山、泰山诸岳创作的作品曾展出于北京、西安等地。
张伯驹一厢对潘素薰香拔擢,悉力栽培,又用最美妙的方式表达情感,他不断地赋词于她,静默的情爱和深沉的力量一以贯之。
张伯驹的情词颇具情痴一往的天性,他的情词只写给夫人。《张伯驹词集》中除三首是写给前夫人的,其余70余首皆为潘素所作,感情真挚,分外动人。
每每潘素生日,更是以词记之:“当时事,浮云去,尚依然。年少一双璧玉,人望若神仙。经惯桑田沧海,踏遍千山万水,壮采入毫端。白眼看人世,梁孟日随肩。”(《水调歌头》)张伯驹眼光不俗,对美更是情有独钟,20年前,他娶了“一双碧玉,人望若神仙”的潘素,20年后,他与她的恩爱相敬宛如“梁鸿与孟光”,“举案齐眉”,还要“日随肩”。
1970年春节,他们去西安女儿张传綵家度岁,转过年来元宵节,张伯驹竟为潘素生日连填两词,一首《鹧鸪天》,一首《人月圆》。
笔者认为,最能见证张伯驹独钟情于潘素的是1941年他接连写给潘素的四首词,其背后是那段惊险恐怖的故事。那是1941年春夏之交,张伯驹突遭绑架,潘素只身上海,多方营救,一连数日,毫无转机。45年之后,潘素讲来依然动情:“有一天,他做一噩梦,梦见我死了,门口有口棺材。他不吃饭,也不喝水,别人喂他,灌他,他也一口不进。他说,爱人没有了,我也不活了。”后来安排我去看他,但不让见面,让我写个条给他,伯驹见字后恢复正常。据潘素讲述和笔者研读,1941年秋冬之际的四首词即写在被绑架期间。
潘素这一生相伴张伯驹,享尽了诗酒书画之雅福,或二人切磋、或数人雅集、或百人盛会、或千里壮游,其趣味之多、见闻之广可想而知,惜她不能笔墨记之俱化云烟。
世有蕙质兰心
张伯驹和潘素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滩上的那段婚恋传奇不免令后人津津乐道。的确,潘素的一生,最传奇的在开头,最为壮丽和感人的则是在和张伯驹婚后的漫长岁月。
以收藏大家名世的张伯驹,一双慧眼且足具倾家荡产甚至典纸借贷的豪放气魄。多有记载除潘素以外的家人无一不反对,无一不指责他是“败家子”。相形之下,潘素的懂他、支持他、帮助他更是远超人们所知所料。
据知情者透露,潘素与张伯驹结婚时自带嫁妆丰厚,可观的程度尚不为世人所知。林林总总的珠宝等细软首饰价值连城,甚至说不亚于杜十娘的百宝箱也不为过。潘素这笔数目偌大的财务去向,张伯驹1950年10月作了如下记载:
为我保存国家文物购买书画大部分都是潘素未嫁我以前的财务。例如,我为保存展子虔《游春图》免落投机商人手中贩卖国外,也是潘素卖出首饰贴补,始得了我心愿。
在他们婚后的第7个年头,张伯驹突遭绑匪绑架。潘素自述:“盐业银行有事,让他去上海,是我和伯驹同去,是坐飞机同去,住在上海亚尔培路胡同里。第二天坐吉普车出去,不一会司机跑回来,说在胡同拐弯处,伯驹被绑架了。绑架这一天,婆婆也到上海,开始我没告诉她,后来知道了,我一面劝她,一面自己跑,到处张罗,搭救伯驹。”
后人说来轻松,时年27岁的潘素所承担的巨大压力以及面对的环境之复杂、艰难与苦楚,45年后回忆起来依然神情凝重,令人唏嘘。丈夫命在悬口,她终日忧虑,提心吊胆,每至夜深噩梦连连。一位年纪轻轻的少妇披挂上阵,探听消息,打通关节,筹措款项,多方营救,且营救过程一波三折,持续了八个月。她还要悉心照料年迈多病的婆母,精心珍藏保护伯驹视若性命的书画珍品,还要应对卑劣之徒的乘人之危和不良居心等。压力、奔波已致她精疲力竭。
待张伯驹平安归来时,难怪朋友们都交口称赞潘素夫人侠肝义胆、忠贞贤良!老画家陶心如为此泼墨作画,赞誉潘素。古人云:“从行赴难有贤妻。”张伯驹在九年后言之凿凿地写道:
自潘素,字“慧素”嫁我以后,我未曾给她一文钱,卢沟桥事变,我的家境已经中落。到民三十年,我又突然遭到汪精卫伪军的绑架,这时奉养我的生母,营救我都是潘素一人,任其劳,借款卖物把我救回。
张伯驹记载潘素为助其买画,营救他以及贴补家用等卖出了自己近全部财物。同时,也列出了给予潘素的书画有陆机《平复帖》卷、展子虔《游春图》卷、李白《上阳台帖》卷、杜牧之《张好好诗》卷、黄庭坚《临怀素帖》卷等共十八件。最后写道:
右书画共十八件给与潘素所有,潘素执之。她不把上项文物轻易卖出作为她个人的享受(重要者研究终了捐于国家,次要者只能卖给国家),也不考虑作为遗产以至后人不识,使有历史艺术价值珍品散失。她仍要成全我保存文物的宗旨。将来个人研究终了,国家安定,将此项文物归于国家,她在服务于国家,国家自然会照顾她的生活。我对她这种精神表示感谢!
张伯驹作为富豪之家的大公子,千金散尽不足惜,潘素一介小女子卖掉自带价值几百两黄金的首饰,购画救夫贴补家用,慷慨大方,颇具丈夫气。
潘素善良、大气,她在这个大家庭里扮演的角色极为特殊。和丈夫、三位姐姐比,潘素年龄要小得多,他们虽少有时间凑在一起,毕竟多有牵缠。今人已无法像录像一样复原其当时情境,还是倾听当事者的回忆:“我曾劝伯驹要关心几个大夫人的生活,我自己也曾拿钱补贴他们几位。”“我想,我们都是女人,(她们)婚姻不幸,不能看人家不起。”
张伯驹大潘素17岁,1935年结婚时张伯驹37岁,潘素还是20岁的妙龄美女。但在二人情感世界里则别有一番情景。“因细故与白琴生气,余发脾气时向不讲理,终由白琴向余敷衍了事。”张伯驹得意地写下这段日记的时间是结婚翌年农历九月初九。已届不惑之年的一个大男人,愣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明知因细小而不值得计较的事情生气,更明知自己“向不讲理”,还明知就是“敷衍”而已,也得照例使气用气。张伯驹在芳龄21的夫人面前,活脱脱一个任性、顽皮的孩子。我们无法想象,他若感受不到夫人深爱于他,还会是这般样子?
潘素从不看重金钱,却颇重道义和友情。“1979年,我的一幅金碧青绿山水《锦绣江山》在北海民族文化馆展出时,国内外友人流连忘返。国外有人要买,出价六万,未卖,我要献给国家。”潘素的赤诚爱国和胸襟气度同丈夫毫无二致。
被世人称为书童或秘书、跟随张伯驹十年之久的冯统一曾经深沉地回忆过潘素的故事:“1981年10月10日,我结婚那天,伯老潘素都去了。”“结婚当天早上起来,我弄个车接他们出来吃饭,我进来之前在门口先碰到邮递员,邮递员就递给我一张汇款单,潘素的汇款单,我拿进去了,给潘素了,我都没有看上面多少钱数啊,我说有您一个汇款单,潘素是连看都不看,就说,今天是你的好日子,这是你的。”潘素对待朋友慷慨大方之性情活脱脱跃然纸上。
张伯驹一生沉浮,先后历经突遭绑架、反右和“文革”三大劫难,潘素形影相随,尤坎壈中更见真情与本色。
张伯驹潘素夫妇于1956年7月向国家捐献了《平复帖》等价值连城的珍宝,获得文化部颁发的褒奖状,海峡两岸友人无不赞佩张潘的爱国壮举。一年后,因张伯驹主张演出旧戏被戴上一顶右派帽子,也被取消了北京市民盟委员资格。丛碧山房由昔日的门庭若市骤然间变得冷冷清清。张伯驹的兼职工作无人再来找他,也无人再敢前来吟诗联句,连亲戚朋友也甚少来往。他需要避嫌,也不再涉足朋友家谈天说地。
尤其是“文革”中,潘素陪张伯驹度过了人生中最无奈、最无助的岁月。
说起“文革”,吉林艺术学院教授英若识曾绘声绘色地为我讲述过潘素的故事。“文革”一开始,学校有人贴潘素的大字报,为其罗织罪名,其中“江南第一美人”也列为一罪状。潘素去看大字报,面对一堆罪名,了无惧色。她一改往日的低调谦和,第二天也贴出一张署名大字报,题目为“江南第一美人是何罪名?”文中列举了自己为毛主席生辰作画,为抗美援朝义卖作画,捐献价值连城的文物珍宝等诸般事项。大字报一贴出,便引来一拨一拨师生驻足,大家边看边交头接耳,之后此事烟消云散。
张伯驹先是被定位为“牛鬼蛇神”,接着在长春体育馆跪着陪斗;被抄家;又因一首《金缕曲》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关起来学习劳动8个月后作了“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结论,被强令退职,遣送舒兰农村插队落户。人生至幽暗处令人不可捉摸。当地认为这里既不是张、潘原籍,又无亲友可投靠,不予落户。二老在一个寒风刺骨、飞雪漫天的早晨乘车返回。
北京居地派出所也不给二老落户。张伯驹和潘素成了“无户口、无工作、无收入”的“三无”黑户、黑人。昔日富比陶朱的张伯驹,如今落难,一粒粮没有,一文钱不进。人总要活下去,柴米油盐如何维系,总不能餐风饮露、辟谷修仙吧。
张伯驹是坐对佳花而守岁,夫人潘素则啼笑皆非——她用什么去置办“年货”!即使年好过,一个月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怎么过!
如亲人和知情者说,潘素偶尔也吵几句,张伯驹逗着呢,你不吵还耍大少爷脾气呢,动不动就我不吃了,说躺就躺地上了,任凭何人劝说都无济于事,只有潘素出面,哄啊、劝啊,依从于他方肯罢休。夫妇俩小小摩擦的周围,满簇着相濡以沫的爱情。潘素说起这些事,依然是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公子哥出身,任性。”
慧心百年、素韵流芳。潘素以青绿山水画家名世,终将以包容成全了张伯驹的一身名士气而流芳千古。
相关链接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潘素 画家 诞辰百年 张伯驹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