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录音防出卖”是一场徒劳遮羞闹剧
他“靠水吃水”,认为能收好处是一把手价值的象征;收受回扣得手后,他认为“小打小闹”已不能全方位体现“水老大”的地位;为让“关系户”中标,他铤而走险,出借巨额公款,并暗中操控招投标;为防止供货商出卖自己,他每次收受钱物时都用手机全程录音。(12月2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近些年来,在落马的腐败人群中,为贪腐行径穿“隐身衣”,想尽办法掩盖罪行,逃避监督的并非少数。其实他们在贪腐后,内心都非常害怕,于是便会不断寻找更加“保险”的腐败手法,以期自己平安前行、继续为官发财。收了别人的钱,为了防止被“出卖”,湖北一官员居然全程录音,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贪腐无忧,最终仍然暴露无疑。这一案例,再次印证“录音防被出卖”注定只是徒劳。
从纪检调查腐败行为的情况来看,接受群众举报的数量在增多,但这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诚然,近两年党中央“零容忍、全覆盖”的反腐决心得到彰显,群众举报的数量大幅提升,在有些地方占到腐败线索六成以上。但纪检部门还是可以能通过平时监督、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多种方式,发现干部队伍中的贪腐分子。所以,即使堵住了行贿人的嘴,但还有其它途径令“靠水吃水”的官员暴露。
从录音的作用上来看,难以防止自己被出卖。在官商勾结的维系,靠的不是义气、诚信与道德,而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水官员”能靠水发财,收受商人的贿赂,但作为行贿之人,如果没有更多利益诱惑,谁又愿意向官员行贿呢,这其中本就没有“肉包子打狗”的逻辑。同样,当行贿商人利益受到侵犯时,或与“水官员”反目成仇时,这份录音恐怕很难制约商人不出卖自己。
再从反腐的态势来看,随着反腐斗争进入“深水区”,作风建设一直在路上,反腐败已经从过去查大案要案的态势,转移到“抓大不放小”,能够监督住“30元白条”的程度。监督之网已经织密,“牛栏关猫”已经成为历史,一个受贿数百万的“水官员”被查落马,注定是一种必然,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在当前的反腐形势之下,还不收敛、不知收手,就是典型的执迷不悟。与其录音防被出卖,不如清清白白做人,平平安安为官,只有做到心中无“鬼”,无贪念,被查的命运才不会落到自己头上。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录音防出卖” 贪污腐败 官商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