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很党派 很党派
九三学社社员谢家麟获小行星命名 刘延东颁发命名证书
上世纪90年代,他提出开展自由电子激光研究863项目建议。他选用经过考验的先进技术,制定热阴极微波电子枪注入器、波荡器和光学谐振腔等核心设备技术方案,提出采用“前馈控制”,提高直线加速器的束流稳定性,带领团队突破性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成为亚洲第一台产生激光并实现饱和振荡装置,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及欧洲后实现红外自由电子激光饱和振荡的国家,奠定了我国自由电子激光发展的基础。
2000年,谢家麟提出速调管同时作为微波源和电子源的紧凑型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创新性构想,将电子直线加速器几十年沿用的三大系统精简为两个系统。经过4年努力,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紧凑型新型加速器样机,验证了设计可行性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谢家麟十分重视和关注我国加速器发展战略,多次就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重要建议和指导意见,对促进我国加速器领域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与此同时,他培养了一大批加速器技术专业人才,为我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他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11项奖励。2012年2月,谢家麟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如今的谢家麟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仍在积极地进行科研工作。他的信念是: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学习、探索和进取。他说:“在研究工作中每一点滴奉献,都使我得到莫大快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我用以自勉的座右铭。”
命名仪式上,除谢家麟外,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和近年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良镛、郑哲敏、张存浩同时获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
截止目前,共有12颗以九三学社社员名字命名的永久性小行星在浩瀚星空中遨游。他们是,张钰哲星(1978年8月11日命名),王淦昌星(2003年9月20日命名),茅以升星(2006年1月9日命名),高耀洁星(2007年4月20日命名),赵九章星(2007年10月29日命名),王选星(2008年1月31日命名),陈芳允星(2010年6月4日),黄昆星(2011年5月3日命名),严济慈星(2012年5月28日命名),师昌绪星(2012年6月4日命名),闵乃本星(2013年12月20日命名),谢家麟星(2016年1月4日命名)。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 以此次5位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是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而正式命名的。(穆建民)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九三学社 谢家麟 小行星命名 刘延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