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解读 解读
解析落马央企高管大幅增加:巡视是背后原因
监督“一把手”:骨头难啃从哪儿下手?
在一个班子中,“一把手”尤为重要,只有把“一把手”看住了,把领导班子建设好了,才能以上率下,一个地方和部门的风气才能正起来。同时还要掌握好后备干部、即将进入党政领导班子的干部情况,不能出现“带病提拔、边腐边升”。
针对这一难题,各级政府着力探索制度突破和机制创新来约束“一把手”权力,比如分权约束,推行清权确权机制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机制;实行程序约束,推行末位表态制度;实行责任约束,推行主体责任机制、述职述廉机制、勤政评议机制等。这些具体措施对于破解“一把手”腐败问题提供了实践借鉴。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从发生形态上看,“一把手”腐败深深地嵌入现行权力运行体系和特权思想观念之中,结构性的调整并不能从本质上消除“一把手”腐败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让权力本身成为一种负担,用责任让权力负重前行,而不是沦为一种特别利益的获取。“一把手”之所以是腐败的高危人群,其要害在于权力行使处于垄断地位,没有遇到有效的界限。
结合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精神,治理“一把手”腐败问题,一方面要结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要求,催生“一把手”接受监督的内在动力,强化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影响“一把手”的舒适度和舒服感,让监督和制约成为检验“一把手”政治素质和廉洁自律的试金石。另一方面要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外在压力,科学分解和配置“一把手”权力,形成责任传导链条和拓展外部监督力量,形成权力与责任相对称的格局。更重要的是,要破除人们对“一把手”权力的人格依附,让权力者真正回归其公共角色。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落马央企高管 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