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十八大以来全军和武警部队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大抓战斗力建设述评
能力之痛是根本之痛,能力差距是致命差距。一支不能实现向新型能力跨越的军队,注定难以有效履行“实战”和“威慑”双重使命任务——能力大对表:“胜战之问”拷问全军
2015年12月31日,北京,八一大楼。
我军现代化建设迎来了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宣告成立。
在这一注定要载入人民军队史册的日子里,习主席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透过主席训词,人们看到的是领袖对这三支部队新型能力模型的勾画:陆军要“加快实现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火箭军要“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加强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建设,增强战略制衡能力”;战略支援部队要“高标准高起点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加速发展、一体发展”。
透过主席训词,人们将历史时空前伸和后延,领略到的是领袖对我们这支军队战斗力建设的期冀,对中国军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中寄予的厚望。
战斗力标准,说到底是能力标准;战斗力建设,说到底是能力建设。
3年来,习主席先后多次在中南海勤政殿和八一大楼,亲自同新提升的军以上领导干部进行谈话。谈话中,“提高打仗能力”是习主席反复提出的要求和期望。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念兹在兹“打仗能力”的背后,是领袖对国际形势和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当前,世界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时代,各种风险挑战增多。习主席以宏阔的战略视野告诫我们,要高度警惕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危险,高度警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高度警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被打断的危险。
三个“高度警惕”,如同三把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在军内一次重要会议上,习主席这番话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这三个“能不能”,是我军战斗力建设必须回答的胜战之问。
这三个“能不能”,时刻在拷问:我们离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要求有多远?
“国家大柄,莫重于兵。”全军官兵深刻领悟领袖之忧、之虑,一场关于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大对表活动,迅速在全军部队轰轰烈烈展开。
这是一场全军官兵全员参与的能力大对表——
上有统帅之忧:“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我军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战争能力不够”。
中有指挥员素质之短:有的对信息化战争研究不深,对克敌制胜的招法琢磨不多;有的重大演训任务说不上话、插不上手、使不上劲;有的离开了“拐杖”,就不知道从何下手……下一场战争的“指挥棒”不会配发,部分指挥员的“五个不会”,是习主席高度关注的打仗“短板”。
下有单兵体系之虑:现代战争,打的是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任务分工越来越精细、能力要求越来越精准,每名单兵、每个岗位、每台装备,都是信息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战斗力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要打赢现代战争,必须拥有“体系之勇”“信息之智”,把每名官兵练成战斗系统的“标准化构件”。
这是一场结构重塑的能力大对表——
长期以来,我军实行的作战指挥与建设管理职能合一、建用一体的体制,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军队专业化分工的要求,难以适应信息时代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特别是领率机关臃肿庞杂、作战指挥职能不突出、联合作战体制不健全,已经成为制约我军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最大体制性障碍。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习主席亲自担任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亲自调研、亲自决策部署、亲自指导推动,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
这是一场行动迅速的能力大对表——
“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 习主席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明确要求军队各级领导不要做苏联话剧《前线》中的戈尔洛夫。
一个“懂”字重千钧,一个“做”字抵万金!
习主席的殷殷嘱托,迅速化为全军官兵的自觉行动。
2014年12月,经习主席批准,中央军委颁发《关于努力建设听党指挥、善谋打仗的新型司令机关的意见》,要求探索建立参谋岗位任职资格制度,创新参谋培训模式,拓宽参谋进出渠道,努力建设能够担当强军重任、适应信息化局部战争指挥要求的专业化参谋人才队伍。
2015年3月,原总参谋部颁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战役战术训练的意见》,将解决“五个不会”写入全军性法规;4月,全军展开长达半年之久的跨区基地化对抗训练,重点解决“五个不会”问题。
用战斗力标准的“钢尺子”量长短,量出了练兵打仗的紧迫感,量出了战斗力建设的加速度。放眼全军,各大单位围绕提高打仗能力上演连台好戏。
——海军坚持把组训参训作为第一责任,指挥员特别是军以上指挥员到训练场、教战训法、当示范员蔚然成风;
——空军扭住制约空军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问题,在转观念、强素质、改模式、建系统等战斗力基础建设上取得一批开创性成果;
——火箭军用“我们能打仗吗?我们能打胜仗吗?”拷问警醒,反思差距,强化部队全神贯注抓战斗力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
——北京军区专门为首长机关研究制订军事训练计划和考核标准,“练军事素质、强打仗本领”成为对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的硬性要求。
——广州军区从首长机关、指挥员抓起,强化指挥技能训练、创新战法研练以及指挥谋略训练;
——武警部队坚持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核心需求为导向,突出遂行执勤处突核心能力建设。
……
能力之痛是根本之痛,能力差距是致命差距。一支不能实现向新型能力跨越的军队,是难以有效履行“实战”和“威慑”双重使命任务的。
中国军队知耻而后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意志,按照习主席提出的能打仗打胜仗指示要求,在新型战斗力建设的道路上突飞猛进。翻开2015年5月公开出版的《中国的军事战略》国防白皮书,可以清晰看到,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逐渐探索构建起与国家核心安全需求相适应的“能力框架”和“素质模型”,使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得以具体化、标准化、规范化。
编辑:曾珂
关键词:习主席重要指示 大抓战斗力建设 十八大


加拿大东部一炼油厂发生爆炸事故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二号01组卫星
《福寿圆满》贺年专用邮票发行
特朗普说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黑莉将于年底离职
“猎鹰9”火箭成功发射阿根廷卫星
飓风“迈克尔”即将登陆美国佛州
“联盟号”MS-10飞船即将发射升空
日本植树访华团第33次访华 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