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生育潮来了,对女性会不利吗?
“晚婚晚育假取消”热传引起网友广泛关注。最近几天有则消息,湖北拟修改人口与计生条例,明确保留对晚婚增加15天假期的奖励,同时取消晚育假,对符合政策生育的产妇增加30天产假,并给予配偶10天护理假。除此之外,该草案中还包括,合法收养的子女不参与子女数的计算;再婚夫妻符合条件可再生一个。
很显然,该修改草案的核心是,鼓励一对夫妻生两个孩子。
在去年底国家公布放开二胎生育之后,一系列的政策均已在酝酿之中了,其目标都是为了促进生育。比如,1月初,深圳市就预备出台一系列措施,今年出生的二孩在将来适龄入学时申请积分入学可享受加分;简化办事流程,方便流动人口办理生育登记;符合二孩政策的两个孩子入学时,均可申请公办学位,等等。
经过多年的计划生育之后,“少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再加上经济发展带来的生育迟缓,我国如今已面临非常严重的人口结构的问题,总生育率不高,这将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今,虽然一些敦促生育的政策在陆续出台,一些负面效应须得有预防。那就是,在中国原本就男女不平等的基础上,女性的地位将急剧下降,性别沟壑将进一步加剧。长此以往,女性的生育意愿将更低,单身男性的数量和比例将进一步上升,人口结构和素质,必将下降。
这并非是危言耸听。女性因为承担了人类种族繁衍的重任,生育中各种产假、哺乳假、生育保险、补贴,以及因为养育小孩减少对工作的投入,都是不可避免的。在只生一个孩子的前提下,尚且有大量的企业不愿意招收女员工,在招聘时写明“只招男性”,女性再优秀,简历直接扔掉。假如按现行政策的鼓吹,企业先假定了女性都要生育两个孩子,那么,现在还能勉强接受女性的企业,恐怕又得减少了。
女性严峻的就业现实,已无法规避:以前还有企业招聘女员工要求“已婚已育”,现在恐怕得加上“已育两孩”才敢招了——可惜,这样的女性,年龄已不小了,错过了太多能为事业奋斗的时光。女性的生存空间日益逼仄。仿佛女性受了那么良好的教育,却只有回家生小孩一条路。这是在性别平等上的倒退。
作为女性,我无法责怪企业,因为他们只是在趋利避害。不管是政府要求增加产假,还是提高产妇福利,都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招收女员工的企业利益。这样的政策有好处,但坏处也显而易见:把一定的成本转嫁给企业。
放开二胎,乃至放开生育,本来是件非常好的事,但一定要辅以对生育的主体——女性的权利保障,因为她们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最多,承担了重要责任。但现在,做出了贡献的这一群体,却要接受社会的歧视和惩罚,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其实并非没有简洁有效的办法来保护。比如说,推行夫妻双方休等长的产假,让孩子可以享受到父爱和母爱,企业用人也无法差别化;比如说,生育假期间,妻子的生育补贴或相应的保险,必须由丈夫所在的企业支出,让夫妻双方的企业都平等地为国家人口政策作贡献,何乐而不为?只有女性得到了安全和保障,才有希望改善人口结构。
□侯虹斌(专栏作家)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晚婚晚育假取消” 放开二胎


北京首条磁浮列车在轨测试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首次停靠斯里兰卡
伦敦田径世锦赛 尼亚基鲁伊首夺世锦赛马拉松冠军
103岁老太游泳健身 曾打破吉尼斯纪录
“科学”号起航开展海上考察
芝加哥“小黄鸭”慈善竞赛 6万只黄鸭“跳”入河中
江西赣江边现“光绘摄影”
陕京四线北京段建设顺利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