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北京政协委员:修改应急预案 增加雾霾“准红警”

2016年02月04日 14:50 | 来源:法制日报
分享到: 

政府部门“单打独斗”现象严重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确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公民、社会、媒体参与的多元共治体制,然而,在多位政协委员看来,在北京治霾实践中,多元共治机制的优势似乎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各个执法机构间的配合程度还需提高。民建北京市委在一份题为《关于加强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行政执法及其监督工作的建议》的提案中指出,受传统行政执法观念的影响,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行政执法的观念仍然没有彻底实现从环境管理向环境治理转变,表现为在日常治理方面政府部门“单打独斗”现象严重,没有全面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大气污染治理。

北京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任学良提出,大气污染防治行政执法使用按功能、按管辖“条块式分割”的执法方式,各行政管辖区块之间的执法配合尚未达到紧密程度,造成一些流动式的违法排污行为没有得到彻底治理,大气污染防治行政执法的常规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此,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总队长仲崇磊表示,目前在环保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部门权力交叉的部分,环保执法中经常需要多部门联动。“相比之下,环保执法不怕大家都来管,就怕没人管。目前的困难是环保部门的执法力量不足,全市仅有400余人。”仲崇磊说。

另外,多位政协委员提案中提出,目前治霾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公众参与的意识、渠道均有缺失。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王迎春建议,加大环境执法信息的公开程度与公开力度,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由第三方来对环保效果加以认定,当然,评估结果也要对社会公开。

任学良认为,让公众参与环保不仅靠意识更要靠机制,除了环保行政执法部门要将有关环境信息、执法信息加以公布外,还应建立公众举报平台,完善受理回复机制。对于检察机关督促大气污染行政执法单位依法履行职责的案件,全部案情以及督促结果都要在网上公布。

编辑:玄燕凤

01 02 03

关键词:北京政协委员 政协委员 雾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