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网络谩骂与威胁绝不是言论自由
在网上公开张贴持枪照威胁自己的教授,若挂科就要杀人,这样的行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是一种明显的违法行为,怎么还好意思拿“文化”开脱?
一名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杭州倪姓留学生,因为在社交网络上张贴持枪照,并暗示如果考试挂科,将让教授体会下当年“卢刚的恐惧”。他因此被学校认为是危险人物,签证取消,返回中国。
此事引发关注和争议,实属正常。但当事人小倪日前却透过媒体称,网上传言不实,他并没有被校方开除,“不知道网上的传言是怎么出现的”。其父则表示,儿子有违反校规的情况,目前在等待学校方面的处理结果。
这一最新说法令人错愕。此前小倪曾在社交媒体上亲笔陈述,“因为我在ins上威胁说要杀教授,所以他们觉得我是个危险人物,我违反了校规,他们决定开除我……”怎么现在又说“不知道网上的传言是怎么出现的”呢?倪父对其子的行为更是轻描淡写,只承认他“确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原因是他还在“逐步学习当地的法律、适应当地的文化”。言下之意,张贴持枪照,威胁要枪杀教授,这只是美国的法律和文化要禁止的事情。
很多人抱怨中国缺乏言论自由,但在某些方面,中国人的公共表达却自由得令人咋舌,譬如在网上谩骂甚至威胁他人,一些网民不只是口无遮拦,简直就是肆无忌惮。他们不忌惮,主要还是因为相当多的国人把谩骂与威胁列入了“言论自由”的范畴,殊不知它们其实已是一种行为了,而这样的行为在法律上是被明确禁止的。谩骂行为有可能造成对他人的人格损毁和侮辱,威胁行为则是对威胁对象有可能实施具体伤害或侵害行为的第一步骤。这跟单纯的言论已然无关,跟所谓言论自由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每每出现类似情况,就有人呼吁健全法制。其实我们的法律对谩骂和威胁他人的行为,并非没有明确的禁止性规范及罚则,但为什么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社交网络上却“蔚为壮观”且鲜见警方出手呢?而另一方面,假如谩骂和威胁的对象属于比较“重要”的人物、机构乃至某些抽象的东西,为什么有关部门就会迅速行动予以查处呢?
这说明,一般的谩骂和威胁,囿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并没有进入有关部门的法眼。或许是因为警力有限,或许是因为“没造成实际伤害”,或许是因为我们需要“营造”一种“自由的言说氛围”……再加上一些人缺乏法律意识,于是“骂人自由”乃至“威胁自由”在中国也差不多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由此看来,小倪需要“适应当地的文化”,倒也有些道理。但是,在网上公开张贴持枪照威胁自己的教授,若挂科就要杀人,这样的行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已远远超出了“文化”范畴,任何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都应该明白,这是一种明显的违法行为,怎么还好意思拿“文化”开脱?何况,小倪在美国读书已经三年了,还要“逐步适应”到什么程度?
从小倪声称“将让教授体会下当年‘卢刚的恐惧’”这一说法看,他并非不知道当年卢刚事件的性质和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倪家父子的辩解确实令人遗憾。这样的态度,不利于身处国外的中国学子吸取教训,更有害于国内民众法治意识的培养。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网络谩骂 言论自由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