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韩方明:破解中国的国际化人才匮乏困境
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加强话语权的努力日益加强,前不久又提出加强国际社会的“制度性话语权”,显示了在全球治理、担负大国责任方面的决心和意志。
然而,美好的愿望需要实力的支撑,经济的“硬实力”并不代表规则制定和实施的“软实力”。其关键,在于人才。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21世纪的核心竞争是国际化人才的竞争。
国际化人才,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
很遗憾,国际化人才匮乏是中国面临的现状。中国尽管参与了许多国际组织,却很少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很难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改,在国际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缺少话语权。
不必和欧美相比,即便和近邻印度相比,中国也落后甚多。印度的国际化人才众多,在国际组织中的高管比例很高,在商业领域中同样强劲:2015年世界500强企业中,75名外籍CEO中印度占据10席,在外籍高级副总裁(SVP)中人多势众,比如说,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和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都是印度人。
中国国际化人才匮乏,已经开始影响中国的全球治理大战略。笔者认为,其根本在于缺乏一套招募、培养、留住国际化人才的机制。
首先是招募机制僵化。和高考一考定终身一样,公务员也是一考定终身,考上就是铁饭碗。涉外系统招聘时,倾向于招聘外语好、听话的乖乖仔,然后以外事无小事的纪律加以培训。这导致思想敏锐、特立独行的年轻人很难进入涉外体系,而能挤破头进入的也很快“泯然众人矣”。这一体系的优势在于,有一大批办事认真、实操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但很难找出敢于决断、有创造力、有领导能力的高级干部,这让国际化人才的选拔陷入“蜀中无大将”的尴尬。
其次,这也和中国官员的晋升机制有关,晋升过程要么是领导安排,要么是论资排辈,缺乏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虽然有些单位实现竞聘上岗,但公开度、透明度不够,暗箱操作、私下勾兑太多。这和国际社会的公开竞争是不同的氛围。在此,笔者无意论证孰优孰劣,只是想表明,中国这种选拔机制出来的干部,很难适应国际组织和国际大公司的竞争体系。
再次,产学研之间的旋转门不够畅通。当下,不同部门官员之间调动频繁,国家机关和国企之间互通有无,偶尔也有学者客串一下进入官场,有人说这是中国的旋转门。
其实,不然。所谓“旋转门”,指的是个人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双向转换角色、穿梭交叉的机制。“旋转门”机制可以被归为两类。第一类是由产业或民间部门进入政府,这主要是指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入政府并担任要职。第二类是由政府进入私人部门。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韩方明 破解中国 国际化人才匮乏困境 人民政协网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