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砥砺三十年,奋进谱华章
——全国政协京昆室成立三十年回顾与评述
深入考察调研
有效建言献策
组织调研考察,为戏曲艺术拯救、传承与发展建言献策,是京昆室的一件连续性工作。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曾经担任过京昆室主任的万国权、王选同志高度重视、积极呼吁、大力推动昆曲拯救工作。2003年,就昆曲传承岌岌可危的状况,由京昆室牵头赴湘;浙苏3省8市深入考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政协首次对昆剧院团状况的一次考察。考察报告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后,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国家有关部门拨付重点扶持昆曲艺术经费5000万元,从2005年到2009年每年1000万元,为昆曲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对此深有感触。他说,这对于古老的昆曲无异于“久旱逢甘露”。昆曲,借助京昆室的平台,得到了一个发展的助力;京昆室助推昆曲发展,做了一件大事!
为更好地为戏曲艺术传承建言献策,京昆室组织委员赴河南、黑龙江、内蒙古、云南、湖北等地,考察京剧院团现状并形成报告,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要进一步大力支持扶植京剧的批示。近年来,京昆室不断丰富履职形式,组团赴俄罗斯、乌克兰、英国、意大利、希腊等国考察,了解其戏剧表演体系及如何保护和发展其传统戏剧的举措。著名戏剧理论家吴江常委认为,这样的考察,使京昆室的工作视野广了、视点高了、思路新了,是对工作的创新,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昆室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调查实际,积极建言献策。十二届政协期间,就切实将戏曲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戏曲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少数民族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等问题京昆室组织了大量调研,并以多种方式转化调研成果,充分利用大会口头发言的形式,在全国政协全体会议、专题协商会议、议政性常委会议、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发声。如就“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题,京昆室先后赴天津、湖北等地考察。2014年7月,在全国政协“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题协商会上,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杨承志代表京昆室做了题为《切实把戏曲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言。201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文件中列入戏曲条款。
真情呵护戏曲
传承精神命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30年来,京昆室不负众望,真情呵护戏曲艺术,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贡献了一份力量。
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是利用老艺术家健在的时机而实施的一项对京剧艺术进行抢救、传留和振兴的系统文化工程,上世纪80年代始创于天津。京昆室委员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在工程后期,京昆室参与了“京剧音配像座谈会”、“关于继续做好音配像工作会议”、“奋战100天,夺取京剧音配像全面胜利座谈会”、“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工程总结会”以及《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二期工程新闻发布会等工作,受到“京昆室在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工程录制中做出贡献”的表彰。
少数民族戏剧是中华戏曲百花园中的奇葩,京昆室高度重视。2015年4月,京昆室组织部分委员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戏剧创作培训班”学员座谈;10月,京昆室联合其他单位主办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汇演,来自11个少数民族剧种的15台19个优秀剧目集中呈现在首都舞台上,让“冷门”艺术成为文化的“热点”。
京昆室支持戏曲艺术研究、宣传和普及推广工作。近年积极支持和呼吁戏曲进校园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扶植戏曲艺术等诸多有利于传统戏曲艺术发展的举措。这种对戏曲传承的支持根植于对戏曲的热爱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杨秋玲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董圆圆这样回忆:“2009年,秋玲恩师病重住院,我去看望她,她把头枕在我的肩上,还在教我《杨门女将》,嘱咐我一定要把这出戏传下去。”正因为有对戏曲的热爱,才有了薪尽火传,才有京昆室30年一脉相传的为弘扬戏曲文化的砥砺奋进和大声疾呼。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多次呼吁:“戏曲不仅是我国民众主要的娱乐形式,而且是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重要文化载体……应多培养青少年观众,把戏曲进校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派优秀院团进校演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说得较为感性:“戏曲是中华民族的根、魂。戏台上下都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我虽已年过八旬,但我仍要竭尽所能,继承我父亲梅兰芳的精神,多做一些事情。”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全国政协京昆室 京昆室 回顾 评述 戏曲界委员 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