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从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基本实现看持续健康发展新信号
信号二:百姓“获得感”增强
“现在只要打开水龙头,在家就能喝上干净水。”75岁的乃买提·毛拉说。去年秋天,在新疆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饮水安全工程使老人所在村的上千人彻底结束喝“涝坝”水的历史。
民之疾苦,国之要事。
以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工作报告在就业、环保、减贫、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量化指标,各地各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加大投入力度,交出了一份让人民受益的答卷。
——就业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得益于经济体量增大、产业结构优化、“双创”方兴未艾等因素,去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
——新农村建设惠及广大农民。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5.1万公里,全面完成西部边远山区溜索改桥项目开工目标;共解决6433.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和23.8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全国无电人口已全部用上电。
——铁腕治污推进绿色发展。能耗强度下降5.6%,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同比下降3.1%、3.6%、5.8%和10.9%,全年造林632.45万公顷、退耕还林还草66.7万公顷。
——扶贫攻坚“再下一城”。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扶贫标准,去年农村贫困人口5575万,比上年减少1442万人。
“2015年任务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中期目标和‘十二五’扶贫工作圆满收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基 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