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环卫工权益为何写进政协报告
环卫工人的权益保障问题,并不是新鲜话题,在此前已被无数次讨论。环卫工人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但长期以来,他们都处于某种被疏忽的边缘地位。在职的环卫工人,不仅工作辛苦、劳动量大、工作性质危险,而且基本的劳动保险都常常并不拥有。年迈的环卫工人,因为劳动能力的丧失,更是轻易就处于某种“老无所养”的困局。这种情形一直存在,但长期以来,改善的力度并不大。
政协工作报告中“将环卫工权益纳入议政活动”的态度昭示,正在这里:它明确地指出,关于环卫工人的权益保障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话题,相反,这既是一个“应当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需要紧盯重点追踪监督的问题。按照“请农民工吃顿饭”的倡议人之一、学者孙立平的说法,请农民工吃饭的实质,就是在进行一场反歧视的社会运动。由此类比,将环卫工人的权益保障作为参政议政的热点问题,亦是在以政协的名义,来助推社会加强对环卫工人的身份认同。
某种程度而言,环卫工人是社会的弱势人群之一。其实,类似的弱势者还有很多,譬如农民工、残疾人、特困人群等等,他们都应被公共的力量所眷顾。环卫工人的权益保障已出现在政协工作报告中,从中央到地方,相关职能部门当努力行动,以制度之力,对这一群体加以重新打量与关照。而对于其他的弱势群体来说,公共关注亦当迅速跟进。
编辑:秦云
关键词:环卫工人 权益 政协报告 精细化 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