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全国政协委员杨元庆:充分发挥大企业作为"双创"的平台作用
大企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主体
杨元庆认为,目前,对大企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主体这一点已有所共识,但国家在倡导和支持大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创新项目的时候,还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减少拉郎配,二是要在应用推广上予以明确扶持。
什么叫拉郎配?杨元庆解释说,以’核高基’专项中的国产计算机项目为例,过去重点是研发CPU和操作系统等关键部件,后来发现没有整机不行,就要我们参与,但是用什么样的关键部件,专项统的太死。
“这样容易导致在研发和推广过程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扯皮情况发生。”杨元庆说,更合适的做法,应该是国家指定有实力的厂商作为牵头,充分发挥他们的产业优势和市场机制,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前提下,让他们自主择优选择关键部件。
除了拉郎配的情况,在杨元庆看来,国家在推动创新和推动应用、推广这两个方面上,也是脱节的,没有形成能够打通研发和应用、推广的有效协同机制。因此就造成了,国家在投入巨大资源,支持企业把创新成果做出来之后,由于应用、推广的配套举措缺失,致使创新成果得不到有效使用的情况比比皆是。
在他看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目前的体制——“工信部和科技部抓产品创新,应用由发改委主导,市场采购政策又是财政部主管,在涉密领域还有专门部门做“封闭式”管理,之间缺乏有效协调。”杨元庆说。
对此,他建议,应在顶层战略和执行政策上整合起来,形成“供给”和“需求”的有机互动,就像发展高铁那样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见到实效。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杨元庆 “双创” 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