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晰中国的进步方向
说到发展经济,就不得不提政府监管与市场调节的边界问题。这次总理亲自将 “简除烦疴,禁察非法”写入报告,无疑为此作出了一个积极的回应。在过去的几年时间中,推进简政放权、结构性减税,管理上的负面清单,释放市场活力,一直是此届政府一以贯之的改革抓手。而在今年,改革的力度还将进一步增大。报告显示,今年国家将“三措并举”——全面实施营改增、取消违规政府性基金、免征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用总理的话说——“该减的一定要减下来”。
“该减的一定要减下来”,但“要办的也要坚决办好”,同样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再次重申,“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加速推进各项改革的落实,还是维护社会各方面的有序发展,都离不开各级领导干部的认真干事。因此,“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既是对常识的强调,也是一种鲜明而有力的提醒。而在遏制“不干事”之风的同时,也要“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可以说,在新的一年,随着反腐的继续深入,对于庸政懒政怠政的治理势必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与领导干部的作风有望被再次刷新,更好的跟上改革与人民的需要。
当然,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获得感之上。为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首次明确——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同时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因淘汰落后产能所可能带来的职工分流安置,并落实随迁子女就学,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提高低保补助,完善二胎配套制度等等。这些目标与措施的提出,对于增强民众的获得感,显然是一种积极的信号。
继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系列新词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出现了诸如“新经济”、“工匠精神”、“容错纠错机制”、“光网城市”、 “人地钱挂钩”等新词汇。这些新词,既是中国经济活力与创新、政府管理与时俱进的一种体现,也预示着在新的一年中,这些领域将成为新的经济或改革热点。
于政府工作报告所描绘的施政蓝图中,我们对于中国的未来和社会的进步方向,其实可以得出这样一番越来越清晰的结论:2016年,中国社会将是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继续前行的一年,经济依然能够保持中高速增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继续强化,政府的监管方式进一步优化,政府自身的改革包括对干部的管理、提升政府效能等将呈现出更大的成效,而人们的获得感将继续增强,一些新的经济社会领域将被开拓。
编辑:秦云
关键词: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 两会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