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祁德川委员为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言

2016年03月05日 19:14 | 作者:照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

祁德川委员 资料图片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照宁)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对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意义尤为重大。“如果将全国的GDP一平均,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老百姓就会糊里糊涂地‘被小康’,不仅自身面临的实际问题无法解决,而且与内地贫富悬殊的现象更加明显”,全国政协委员祁德川向记者坦言他的忧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面临的不是一般的困难,也不是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困难,而是一系列特殊困难”。

“我是来自一个贫困落后的景颇族一员,因此心里很着急。去年9月,我专门给中央写过一封信,希望能尽快解决景颇族的贫困问题。”在3月5日界别小组讨论会上,祁德川委员发言到,“在我们那里,外地人才不愿去、本地人才留不住,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

在调研中,祁德川委员了解到,大多少数民族聚居在边远村落,至今还住着破旧的木房,分布零散,由于交通、生态环境和历史发展等种种原因,亟待救济,此外,洪涝、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时常“光临”,使老百姓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返贫现象十分突出。“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民族自治地方县有263个,占44.4%,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自主脱贫致富观念不强,且产业分散缺乏竞争优势,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任务依然艰巨”。

他认为,国家在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时,既要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又要加大政策和感情投入;既要推动中央现有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又要围绕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特殊困难和深层次矛盾,研究制定新的优惠政策;既要完善覆盖整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全局性重大举措,又要根据各民族地区实际量身定做新的专项政策;既要充分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的体制机制,又要充分调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汇聚起各方面共同支持、共同投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

为此,他建议,把全国和少数民族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为国家战略任务,并列入“十三五”规划中,各省(区)也要制定适合本地区少数民族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计划。在中央和地方成立少数民族地区建成小康社会领导小组,建设好少数民族地区重点领域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切实把工作推进、统计监测、政策措施落实在基层一线,以确保各项小康指标和工作任务顺利达成。扩大对口支援规模,推动发达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流,以对口支援的形式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通过以城镇化建设为载体,采取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改厕、改厨等建设工作;切实加强农田水利、人畜饮水、通信设施、广播电视、体育健身等基础建设;坚持“整村整组”搬迁原则,全力做好生态移民工程,逐步将深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困难群众集中搬迁至自然条件优越和交通便捷的县城、镇区或者其它地区进行安置,改善移民对象就业、子女就学、医疗、交通、居住等生产生活条件等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祁德川委员 少数民族地区 小康社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