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经济增长目标6.5%-7%,如何看?
3月5日上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6.5%—7%,这标志着我国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划定了明确区间。这个区间目标有何新意?这个目标对中国来说够不够?对世界来说够不够?
首先,6.5%—7%的增长区间目标,符合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未来5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年均就要达到6.5%的水平。所以,设定6.5%的经济增速作为区间目标下限,即最低速度,是完成两个百年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今年经济工作,将会采取更多灵活精准的政策工具,保持经济增长率不下穿这个底线。
其次,6.5%—7%的增长区间目标,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李总理在报告中表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6.5%—7%,考虑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考虑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这里的“需要”,就是改善民生和就业,对保持一定增长速度有客观要求。这里的“可能”,就是资源环境条件和控制通货膨胀政策目标,对经济增长速度的约束。因此,设定7%的增长上限,无论是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需要,还是从当前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政策目标的要求来说,都是比较合适的。
编辑:秦云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 预期目标 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