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精准扶贫脱贫重在增强“造血功能”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拔掉穷根、开掘富源。因此,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准确了解和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对开展精准扶贫,多增加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全国人大代表刘永好用了一个最简单例子就印证了“造血脱贫”的现实意义。刘永好举例说:如果农民养一头猪才赚100多元,养100头不过赚1万多元,这些农民对养猪积极性就不会有多高。但如果给农民一个养猪产业,比如由公司提供从饲料、猪苗到技术、收购乃至培训、金融等一条龙服务,帮助贫困户发展家庭农场,农民手中有了产业,就从中获得持续致富的能力,脱贫的积极性就会很高。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提出以中药材带动群众致富的建议,正与刘永好的“造血脱贫”不谋而合。刘永好、耿福能等代表从不同角度指出精准扶贫、“造血脱贫”的可行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工商联主席孙明则认为,企业界形成扶贫攻坚的合力,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投入压力。但如果仅让企业从道义角度扶贫,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让农民和企业均获得收益和发展。奔走在“造血脱贫”的路上,越来越多的工商企业,愿意以与农民共赢的方式,投入到现代农业领域。
当前,四川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省“两会”精神,就必须更加注重“造血脱贫”,在已有部署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3+10”组合拳,落实驻村帮扶“五个一”要求,”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和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努力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要致富,还得靠产业。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将向贫困地区倾斜,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其目的就是授人以渔,帮助贫困地区增加造血功能,解决长远问题。唯有“造血功能”强了,农民才能真正脱贫。
编辑:秦云
关键词:造血脱贫 政府工作报告 精准扶贫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