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新旧动能双引擎,供给需求两手抓

2016年03月06日 11:17 | 作者:张德勇 | 来源:观点中国
分享到: 

从宏观调控政策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且,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减税降费措施等加大了政策实施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增加广义货币M2发行、实现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等具有了一定的宽松性。从调控政策的切入点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还要继续发力。无论是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还是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以及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都是旨在适度扩大总需求。针对经济下行压力,与以往大水漫灌式的普遍刺激不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要有针对性的出招,强化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统筹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创新宏观调控手段,使以消费、投资、出口为代表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动能,发力有指向、发力有效果,在防止经济增速下滑的同时,尽量避免需求侧刺激政策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着眼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根本

根据测算,要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须在6.5%以上。这个目标是否如期完成,关键取决于我国经济发展是否有持续的动能支撑。如果将刺激总需求的传统做法归为旧动能的释放话,那么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尤其是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会在传统动能发力的基础上,培育和催生新动能,从而新旧动能形成合力,共同助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构性改革,在需求侧一面,通过需求管理也会取得一定效果,但实践表明,如果没有供给侧的配合与强化,难免进展缓慢、效果不彰显。目前,全世界每年增量在10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只有中国和美国。我们已积累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开始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过渡。然而,当好领跑者的角色,经济起飞过程中形成的“世界工厂”就必须在新形势下增添新动能,实现从世界低成本工厂向价值增值型制造业强国转型。否则,就极易在缺乏发展动能的情况下,造成经济失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就在于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优化存量,二是注入增量。前者是对现有经济结构的调整,后者则是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导入现有经济结构中,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提质增效。本着市场行为、企业主体、政府支持的原则,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上述两个方面谋划、布局了结构性改革。对于前者,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等;对于后者,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积极培育创新型经济,深入推进产业升级、产品提质等。除此,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也十分强调制度供给对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作用,例如,推动简政放权,全面公布地方政府权力和责任清单,放宽市场准入以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等。这些结构性改革措施的全面部署与落实,处处体现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有助于培育和壮大新动能,促进旧动能转型,进而从供给侧一面为“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连续动能。

可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前提下,新旧动能齐发力,供给需求两侧兼顾,既要稳增长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也要大力推动结构性改革以筑牢经济发展的基石,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方能促进中国经济有质有量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 新动能 经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