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改革再难 也要向前推进
一方面,要看到我国经济增长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另一方面,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劳动力成本提高、能源和资源成本上涨以及环境压力陡增,是经济新常态不能忽视的客观现实。因而,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为中国经济转型时代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改什么?如何改?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已经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改什么?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如何改?就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任务。
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事一定要稳。
过去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共主持召开11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65份文件,中央深改组会议确定的10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完成了153个改革任务,各方共出台改革成果415项。就其核心而言,主要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让人民群众在改革进程中有获得感、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改革的促进派、以改革引领创新驱动,直至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但在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部门发展的不平衡,是客观现实。由此,如何行稳、走准,关系到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走势。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应当成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基调和主题。
我以为,其中的抓手就是三大国家战略和四大自贸区的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仅涉及到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而且在首善之区建设中,其综合性改革可以为全国的发展战略提供积极借鉴。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如何做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篇文章,对国家中、东、西部联动发展和对内、对外两大开放,意义深远而重大。如能坚守住“大保护”,则是对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绿色发展理念的最生动诠释。“一带一路”战略已经铺开,它不是中国规划世界,而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关键一步,其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诸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无以复加。至于上海、天津、福建、广东四大自贸区,是中国改革开放迄今为止最重要的试验田。我们要试验的,就是已经签署的一些重要国际协定如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正在谈判的一些重要国际协定如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这其中合理和重要的内容也就是为国家融入世界作压力试验,必须稳步推进,集小试为大成。
怀着对国家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来自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齐聚北京。代表委员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为的就是把党和人民的意志转化为我们的行动,为国家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发展,力尽绵薄。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编辑:秦云
关键词:改革 推进 十三五 百年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