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开局年,中国大外交以外促内、迎难而上
对于今年的特殊情况,《报告》在第三部分(“2016年重点工作)中进行了透彻解析:
首先明确定位,即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其次具体研判、统筹内外,强调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挑战“更为严峻”,我们要做“打硬仗”的充分准备。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增长低迷,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不定,“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从国内看,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面对内外风险同步上升的严峻形势,《报告》从容不迫、充满自信地指出,但困难和挑战并不可怕,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没有过不去的坎。”
从多个层面明确2016年中国大外交的重点任务
首先,“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外交务必服从与服务于内政,而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以如期全面建成小康就是内政,加之当前国际经济规则竞争愈演愈烈,在此大背景下,“经济外交”在中国大外交中的地位显著上升。
《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年要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其中第五个实乃“经济外交”,即“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强调面对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顺应国内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具体部署有三:
一是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共同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推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使“一带一路”成为和平友谊纽带、共同繁荣之路。
二是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实施一批重大示范项目。落实和完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设立人民币海外合作基金,用好双边产能合作基金。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
三是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商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即RCEP),加快中日韩自贸区等谈判,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强“亚太自贸区”(FTAAP)联合战略研究。强调中国愿与各方一道,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共同构建“均衡、共赢、包容”的国际经贸体系。
其次,继往开来,高度概括外交战略布局。《报告》一如既往地强调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指的是外交方针,具体布局则有六点: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两会 中国外交 十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