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第二次下岗潮不能也不会出现
细分起来,不会出现下岗潮与对下岗工人进行妥善安置,甚至干脆由政府“养”起来,其实际含义并不完全相同。但综合上述各种说法和政策,可以看出政府为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所做的综合预案,即一方面在加速推进去产能的同时,尽快完成经济转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为下岗职工创造更多再就业机会,减少下岗职工的实际数量。另一方面,对失去工作岗位又一时无法重新就业的下岗职工,政府提前做出财政安排,为其提供必要的失业救济,并为其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帮助其尽快找到新的工作。其总的目标大致可以归纳为:尽量把下岗职工数量减到最少;尽量把下岗职工的实际损失减到最小;尽量把下岗职工的心理伤害和情绪反弹减到最小。
实际上,能不能达到上述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广大职工对供给侧改革的态度,进而决定了进一步深化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决定了中国经济转型能否真正实现。如果不能得到大多数职工的支持,则不仅供给侧改革无法顺利推进,中国经济转型无法实现,甚至可能在社会情绪和舆论中,出现对改革进程和社会发展整体否定的声音,进而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如果说徐绍史表示中国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表达的是政府的决心和信心,那么更为客观的判断则是,今天的现实决定了中国不能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所谓“第二次下岗潮”,当然是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第一次下岗潮”。那次下岗潮带来的伤害,不仅作为历史记忆被封存在下岗职工的精神深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被当作“改革的代价”而被牺牲者们默默承受和消化。时过境迁,虽然今天的国企所面临的难题与当初颇有相似之处,却已经很难再用“改革的代价”来说服今天的职工承受他们自身义务之外的牺牲。即使时势使然,使他们不得不离开原有的工作岗位,他们也有足够的意愿和理由,要求得到他们理当得到的补偿和帮助。如果今天再次出现大面积的下岗潮,且下岗职工不能得到来自政府的全力相助,则供给侧改革必将受阻,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就更加难以推进。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再次面临关键时刻,伴随而生的是巨大的挑战。两会传出的各种信息,充分表达出党和政府面对这一挑战的决心和信心。徐绍史昨天表示,绝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决心和信心的根本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分享深化改革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改革形成新的普遍共识和广泛支持。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下岗潮 供给侧改革 职工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