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要闻 要闻
创新路上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三名人大代表讲述创新故事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题:创新路上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三名人大代表讲述创新故事
新华社记者吴雨、胡旭、梁建强
有人说人生只有昨天、今天和明天,套用在“创客”身上也同样如此。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牵动多少创新路上打拼者的心绪。他们回望艰辛来路,踏实耕耘当下,自信眺望前方,成为创新之路一个个鲜明的路标……
昨天:创新徘徊在“不愿”和“不能”间
“前几年,不搞自主创新等死,搞了自主创新找死。”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回忆企业初创时直摇头,这位以药材经营起步的企业家曾在创新路上吃过不少苦头,常在“不愿”和“不能”的夹缝中挣扎。
十年前,耿福能的企业刚开始组建科研部门,别说博士,就连来应聘的硕士研究生也是凤毛麟角。然而人才只是一方面,创新更大的不确定性来自投资大、回收期长。
耿福能告诉记者,制药是一个“先行者”的行业,需要不断加大投入抢占技术、市场,一款新药的研制平均需要10年时间和数亿美元投入。“自主创新不只是购买了多少土地,修建了多少厂房,关键在于拥有多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深知这点的耿福能带着企业“小步快跑”,逐年合理增加创新投入;与此同时,企业“借助外脑”,和多所高校建立联合研发,助力科技论文走出“深闺”、走向市场。2015年该集团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3%,在宏观经济下行环境下实现逆势上扬。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税收优惠政策。“当初要能赶上这么多好政策多好。”耿福能感叹不已,“不过,这些政策今后将激发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帮助从凉山彝族自治州走出来的制药企业实现站在世界制药前列的梦想。”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 企业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