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两会有“老套路”更有“新名堂”

2016年03月08日 09:39 | 作者:朱永新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20140617032719557

晴,星期一。早晨5点10分起床工作。写“两会时间”等微博。继续整理两会手记。

一般的人也许看不出每年两会的变化,只是感觉每年政协3月3日、人大3月5日开幕,列席人大提取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院工作报告,讨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反映社情民意热点问题,最后是闭幕式。好像都是“老套路”,没多少“新名堂”。但作为连续14年参加全国两会,第9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我来说,却能够亲身感受到发生的变化。

会场越来越满了。这是一个明显的变化。以前开两会,出席率能够到95%就很不错了。小组讨论请假的就更多。许多人把开两会当做办事情的黄金时间,集中精力“跑部钱进”。今年的政协开幕式应到委员2214人,实到2136人,出席率高达96.5%,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赞扬委员“参政议政热情高”。而小组讨论也是座无虚席,每个会场都是满满的。我们民进组的委员笑称会场太小,“腿都无法伸开”。

餐厅越来越挤了。这也是以往难得看到的风景。以前开两会,许多委员代表往往忙着与同学、老乡见面,忙着请部委领导吃饭,所以到了吃饭时间,会场的餐厅往往“门前冷落车马稀”。现在却不一样,餐厅门口有时候还排起了队。而且,餐厅经常成为第二“讨论室”,在会场上意犹未尽的话题,在这里继续展开,一谈就是半个小时以上。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两会 参政议政 委员代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