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政协第一届全会上的两位女代表
——中国妇女运动英杰沈兹九和杜君慧
初到上海的沈兹九
1932年沈兹九流落到了上海,经人介绍进入王昆仑主持的中山文化教育馆上海分馆工作,任《时事类编》助理编辑。在这里,她接触到不少进步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进步思想的影响。
就在这一年,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这一事变进一步暴露了日本侵略者妄图吞并中国的野心。
1934年,沈兹九认识了上海《申报》的负责人史量才。史量才花了很大一笔钱买下了外国人办的《申报》。《申报》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一家报纸。一·二八事变后,史量才为了宣传抗日救国,在《申报》上开辟了副刊《自由谈》专栏,聘请黎烈文任主编,鲁迅经常在这上面发表文章。
史量才为了使《申报》进一步适应广大读者的爱国热情,决定将《自由谈》星期天的版面开辟为《妇女园地》(周刊),聘请沈兹九担任主编。沈兹九欣然应诺,她为妇女们能有一块自己的宣传阵地而高兴!
1934年2月21日,《妇女园地》诞生了。沈兹九无比珍视这块园地,她常说:“《自由谈》是鲁迅先生经常发表文章的地方,我们利用《自由谈》的版面编排《妇女园地》,应该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希望它能成为广大进步姐妹们的良师益友。”
共同耕耘《妇女园地》
在回忆上世纪30年代时,沈兹九最难忘、最敬佩的是共产党员杜君慧同志。她说:“我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但是自从主编《妇女园地》和《妇女生活》之后,一方面为妇女姐妹们有了说话的阵地而高兴,同时也为自己肩负的重担而焦急。我多么希望能得到党的指导和帮助。就在这个彷徨的时刻,党主动找我来了。来找我的就是杜君慧,她是引导我走上革命道路的第一位老师。”
那是1934年2月下旬的一个傍晚,《妇女园地》刚出了头一期,一位青年女子来到沈兹九的住处并且自我介绍说:“沈先生(先生是对有一定地位与身份的人的一种尊称。多用于称呼男性,也用于称呼有较高学识与地位的女性。———编者),我是杜君慧,你主编的《妇女园地》很好。”
沈兹九回答:“你叫我兹九好了,你近来忙吧?”杜君慧说:“我爱忙,我来你的园地做个园丁好吗?我们来共同耕耘这块园地,我们一定要在《妇女园地》上播种优质的精神食粮,送给全国的兄弟姐妹。”沈兹九连忙点头欢迎。
杜君慧接着说:“我们这块园地还应该有一些关于妇女问题的理论文章,要从理论上来认识妇女运动的必要性,你同意吗?”刚刚开始耕耘《妇女园地》的沈兹九赶忙说:“那太好了!”
杜君慧含笑从她的小皮包里拿出一叠手稿,题目是《妇女问题讲话》,是她自己写的,交给沈兹九说:“请你看看,能不能在我们的园地上发表?”沈兹九接下了手稿。
这篇用马列主义论述当代妇女运动的近10万字的长文,不久就在《妇女园地》上连载。
在一次妇女聚餐会上,杜君慧邀请了罗琼参加,并特地带她到沈兹九跟前说:“我们的园地又来了一位耕耘者,她正在研究农村经济问题。”从此,罗琼成了《妇女园地》和此后《妇女生活》杂志的主要撰稿人。
1934年10月13日,史量才被军统特务枪杀。很快,《申报》政治态度直线向下滑,老板立即指示压缩《妇女园地》的版面。杜君慧看到形势的急变,对沈兹九说:“我们的园地的寿命不会太长了,应该作好思想准备。”于是,她在读书会(实际上是刊物的编委会)里,第一个提出赶快筹办自己的刊物,不要依附于《申报》之下。
新的刊物定名为《妇女生活》,由沈兹九出面任主编。
果然,《妇女园地》最终被取消,而由沈兹九策划主编的《妇女生活》杂志,抢在《妇女园地》停刊之前,于1935年7月1日问世。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政协第一届全会 女代表 中国妇女运动英杰 沈兹九 杜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