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返乡日”不如“挣钱顾家两不误”
和“常回家看看”一样,“返乡日”难免会陷入“看上去很美好”的俗套。究其原因,一个好的社会规范,应该是道德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有机结合。“返乡日”虽然颇具道德价值,却缺乏使用价值——遵守规范的美德如果没有遵守规范的利益的支持,这种规范的道德价值是脆弱的,在执行的过程中就可能大打折扣甚至流于形式。
对于农民工来说,“返乡日”固然可以增强亲情互动、纾解乡愁,却难免会陷入“有心无力”的尴尬之中。一方面,农民工大都从事建筑、制造等体力劳动,企业为他们提供“返乡假”难以落实;另一方面,农民工返乡需要不少的交通费、人情往来等支出,让一些农民工不堪重负,甚至有少数农民工春节都不回家过年。在此背景下,“返乡日”难以梦想照进现实。
与“返乡日”相比,“挣钱顾家两不误”更加贴合实际,更有操作性。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容纳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误”引发与会代表、网友们的情感共鸣和心理共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让农民工既能实现家庭的经济功能也能兼顾家庭的养老功能;只有这样,留守老人的生存困境才能得到根本的破解。
长期以来,在两者难以兼顾的格局下,在农民工的价值排序中,“顾家”不得不让位于“挣钱”。从这个角度上说,“返乡日”只是治标,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才是治本之策;只有从根本上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生态,让他们既能在市场经济中有更好的机会和待遇,也能更好地照顾家庭。
编辑:秦云
关键词:返乡日 农民工 挣钱顾家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