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现实主义始终是“奥斯卡奖”的关注点

2016年03月08日 21:24 | 作者:常 江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第88届“奥斯卡奖”颁奖典礼于美国西部时间2月28日晚落下帷幕。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本年度的评选结果带来的最大新闻,恐怕是“千年陪跑”的“小李子”(演员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终于凭借自己在《荒野猎人》中的出色表演而斩获最佳男主角奖。但作为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为引人注目的电影艺术奖,“奥斯卡”显然应当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从提名和评选结果看,本届“奥斯卡奖”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在评选标准上全面回归现实主义。与去年的《鸟人》、《布达佩斯大饭店》等多部带有荒诞色彩或追求戏剧效果的代表性影片相比,今年获提名的几部作品均对社会现实有更为深切,也更具批判性的观照。其中,同时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两项大奖的《聚焦》,该影片根据2003年《波士顿环球报》记者揭露天主教会性侵儿童丑闻事件,该事件在当年轰动一时,导致天主教会在全美范围内的严重形象危机。在2015年美国主流影评界,该片获得极高声誉,著名影评人Justin Chang盛赞其为“对性侵事件的一份既引人入胜、又高度克制的忠实记录”。而另一部最佳影片提名并获最佳改编剧本奖的《大空头》,则源自2007-2008年间环球金融危机时期的真实故事,令经历过那场经济泡沫的观众心有戚戚,其对金融危机中人的心态和生活细节的精致刻画赢得了广泛好评,《纽约时报》称赞其为“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最为有力的电影呈现”。

最佳外语片方面,五部影片分别来自匈牙利、哥伦比亚、法国、约旦和丹麦。从题材上看,仍以关注第三世界国家人们的精神状态为主,其中有三部与阿拉伯社会有关。最终获奖的,是匈牙利影片《索尔之子》,该片以“二战”期间德国奥斯维辛集中营为故事的主要背景,挖掘残忍现实中的柔软人性,符合“奥斯卡奖”对外语片一贯的遴选标准。

本届“奥斯卡奖”唯一一部带有鲜明技术主义色彩的影片《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是一部惊悚科幻动作片,同时也是卖座影片“疯狂的麦克斯”系列的第四部。该片囊括了绝大多数与制作技术和视觉效果有关的奖项,包括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最佳剪辑等六项。但毫无疑问,本届“奥斯卡奖”最大的赢家,始终是成本及票房均不高,但在评论界广受赞誉的现实主义作品《聚焦》和《大空头》。

与欧洲的三个顶尖电影节相比,美国“奥斯卡奖”的评选标准虽不断发生着变化,却始终青睐那些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实有深刻关注的作品。“奥斯卡奖”的现实主义评价体系与戛纳、柏林和威尼斯等欧洲电影节的纪实美学传统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折射出美国社会主流文化趣味中的实用主义面向。所以,透过本届“奥斯卡奖”的代表性获奖影片,我们或可窥见美国社会主流文化和审美趋势中的某些深层逻辑。

(作者为文化学者)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奥斯卡奖 现实主义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