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如何渡过“达尔文死海”

全国政协委员聚焦科技成果转化

2016年03月09日 19:05 | 作者: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新闻背景:

过去,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内科技创新的一块短板。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科研院所和企业两头都不愿“沾”的中间地带,被形象地称为技术转化的“达尔文死海”。

为了补齐短板,去年10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正式实施。今年3月2日国务院又正式印发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对成果转化法进一步落实加以细化。

今年两会期间,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成为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蔡晓红委员:做好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加减法”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王硕)“相关政策的应运而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国家改革的决心和信心。”面对诸多政策利好,蔡晓红非常高兴。“但还需要继续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做好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加减法’。”

蔡晓红建议,应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关键技术的小试、中试和新技术产品样机示范;建议设立专项基金,对关键技术成果转化的支持不仅要“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要“雪中送炭”,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所需的资金支持问题。

同时,还应该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后支持机制,放开对兼有处级及以上行政职务的核心科技人员的持股限制。简化审批手续,对新成立的科技企业给予减免税收等政策性扶持。

徐旭东委员:扶植连接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的技术开发型企业

“从一些国家的经验和我国的成功个案来看,以试验开发为主的企业可以接续高校院所的技术成果,完成产业化之前的中间开发过程。” 徐旭东认为,这类企业的产生、发展与高校院所、生产企业有着天然联系,既有从事技术改造和集成的研发力量,又熟悉市场需求、国家标准和融资渠道,因而可以在技术和产业之间能起到贯通链接作用。

据徐旭东委员介绍,我国有一些归国、离岗或兼职科研人员创办的科技研发和服务企业,活跃在生物医药、光电通信等各领域,但总体来看,技术创新链条中的这一环节仍严重发育不足。

“应该大力扶植这一类企业,作为各行业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定制服务中心,通过市场机制为生产企业服务。”他建议,财政科技投入应减少对生产企业研发活动的直接支持,鼓励其在提高自身研发能力的同时,向技术开发型企业购买成果和服务。

王超委员:解除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

以往一些事例表明,一些科研人员对深度参与科技成果转化还是心有余悸。对科研人员事业身份和行政身份两个管理政策之间如何做好衔接与统筹也是难点之一。

王超表示,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如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如何大胆创新创业,很多人在从“体制内”走向“体制外”的问题上还不清楚,进而不敢做。

“没有发明人参与,成果应用做不好;科研人员直接参与又有很大顾虑,如果到公司兼职、入股,审计会过不了关。原因在于国家相关政策不配套。”

王超建议,“应打通法律通道,出台一份负面清单,规定什么职位的科研人员不能做什么事,让科技成果转化顺利进行。”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 科技成果转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