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专业劝募人都有哪些“慈善梦”?

2016年03月09日 22:31 | 来源:新民网
分享到: 

“宽进严管”助力公益梦

45岁的潘江雪是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10年前,她从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的环球中心来到上海黄浦江边的写字楼工作。一次对边远地区乡村教育的见闻,让她决定离开金融机构,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一家社会公益组织。2008年,“真爱梦想”在上海正式通过社会组织登记注册。创业之初,“真爱梦想”借用的办公用地只有6平方米。创业艰难,在基金会创办初期的4年半里,潘江雪没有拿过一分钱工资。10年来, 从手捧金饭碗的高级金融白领,变为专注于公益教育的专业劝募人,潘江雪和“真爱梦想”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建立2000多家“梦想中心”,助力偏远地区儿童教育。

2012年“真爱梦想”荣获第七届中华慈善奖,这不仅是对“真爱梦想”的褒奖,更是对中国民间慈善公益组织探索创新运行方式的鼓励和支持。

“真爱梦想”,是众多中国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的缩影——艰难但一步一个脚印地执著前进。去年,慈善法立法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全国不少慈善公益组织都提出了立法建议,“真爱梦想”的建议是,要让更多社会公益力量涌现,立法不妨对慈善公益组织的注册登记采取“宽进严管”。

事实上,对慈善公益组织的成立、募捐管理,慈善法草案总体基调是宽松,这有利于增加这一行业的竞争性,促进行业的进步。然而,人们也不免担心,过于宽松的“公募准入机制”很可能会导致慈善公益行业的鱼龙混杂,造成行业声誉受损、社会公信力下降。

“为此,建议采取‘宽进严管’的策略,从源头上提高公募组织的质量,使整个慈善公益组织在较高水平上竞争,有效控制公众参与公募活动的风险。”潘江雪说。

“宽进严管”后,政府对公益组织可以分类管理。“其实,慈善公益组织的管理,跟公司管理有相近之处。在公司法中,公司被分成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针对这两类公司的设立、组织机构,国家大法予以不同规范。”潘江雪说,如此分类管理值得借鉴,建议慈善法将慈善公益组织分为慈善公益基金会、慈善公益社会团体、慈善公益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其他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几大类, 行政主管部门据此实施分门别类的管理, 并在国家大法实施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慈善公益组织出台相关行政法规。

“强大中国,需要社会公益组织的充分发育发展。10年间,我成长为一名公益人,看到身边无数的公益组织、志愿者充满热忱地投入时间和精力,我为这群执着地用‘微小力量’改变中国的人而感动。”潘江雪说,期待“开门立法”的慈善法能让更多民间公益组织实现“公益梦”。

编辑:阮浩冉

关键词:慈善 公益 组织 政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