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期待民法总则回应公众权利关切
但是,由于调整范围之宽广,关涉利益之复杂,立法技术之精妙,民法典的编纂之难,远非常人所能想象。当年叱咤风云的拿破仑不以军功自傲,而以一部民法典为荣,足见民法典在世间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曾四次启动民法典制定工作,最终都因为条件不成熟而搁置。直到2014年,在民事领域单行法律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
民法典编纂堪称新中国历史上最庞大的立法工程,按照立法机关的思路,将分两步走:先是编制民法总则,然后整合其他民商事法律为民法典。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奠基部分,其优良与否直接决定整部民法典的质量。作为中国未来公民私权圣典的提纲挈领者,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虽只有一字之差,但绝非简单的修改完善。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则部分,也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总纲,担负着为整个民法确立核心价值与基本原则的重任。因此,制定民法总则既要着眼于民法典的统一建构,吸收并涵盖单项民事法律的制度理念;而且要体现新的时代特征,回应权利时代的公众关切,为未来中国民法典的“落成”奠定价值根基。
民法总则的制定过程,也是凝聚和扩大民法典编纂社会共识的过程。编纂民法典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很多具体问题上都存在不同观点,例如人格权应否独立成编、民事责任要不要单独成编或成章等。民法总则要起统领全局的作用,必然要求立法各方凝聚基本的价值共识。可以说,好的民法总则聚起整个民法典的“精气神”,具体的民事法律制度的设计便迎刃而解。由此观之,民法总则看似未直接规定具体的私权内容,却是打造一部公民私权利百科全书的奠基之作。
编辑:秦云
关键词:民法总则 民法典 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