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政协委员建议打通城乡人口双向流动的“最后一里路”
繁华了城市却冷落了农村
农民进城,带去了城市繁华,也让整个中国经济快步向前。但农民都走了,农村却萧条了。
“我给‘三农’设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农民是蛋黄,农业是蛋白,农村是蛋壳。蛋黄应该是有生命力的,但现在的鸡蛋,我觉得不太好。”在3月7日上午中共2组的小组讨论会上,周国富委员以鸡蛋为比喻的开场白,吸引了一些正低头思索并记录的委员们的抬头关注和善意微笑。
“大量年富力强的农民进城了,村里剩下的大都是老人、孩子。这造成了农村‘空心化’和农民老龄化问题严重。到农村去看看,新房子都建得很漂亮,却常年空置着。”操着浓厚浙江诸暨口音的周国富委员,正陈述着他看到的农村人口的窘迫现状。
城乡居民收入的显著差距,曾经一度促使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近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然而,无论在中西部地区还是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偏大。
“城乡居民收入的合理差距是1.5:1。目前,我国除了北京、上海这样的直辖市,其他省区当中差距最小的是浙江,也达到了2.08:1。”同是中共界别的梁保华委员提出改革和推进农业的技术创新,增加务农收入,同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大农村金融创新力度,扩宽农民收入渠道。
“农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之地,民俗、民居、方言文化等大都发源于农村,保护并弘扬乡土文化至关重要。”周国富委员提醒说,发展城镇化并不是要摒弃农村,教育、公共卫生、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可以覆盖到农村。“农民进城,并不见得是最好的出路。”
梁保华委员还向全国政协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希望:“‘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我们全国政协委员很少有生活在村一级的,希望本届全国政协能将‘三农’列入学习讲座、调查研究、参政议政的重点课题中,让更多委员关注与‘农’有关的问题。”
而民盟界别的王东林委员则认为,城市化运动中,农村精壮人口单向流出和继之而来的文化流失、小农经济的终结,是传统农村“空心化”、“衰败化”的主要因由,而传统农民和留守人口不可能承担起“农村复兴”的重任。
大变局带来大改组,大改组才有大复兴。王东林委员指出,“农村复兴”需要“文化重构”,其中的关键都在于人。“但我们不可能像过去那样,运用强制手段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而需要我们去破解。”
王东林还提醒,新世纪“农村复兴”虽然可以借鉴历史上的“农村复兴运动”和“乡村建设运动”的经验,但同时还要吸取教训。要强调,我们今天“农村复兴”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践行的是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是与“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和“中国梦”高度一致的农村全面建设。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两会 政协委员 城乡人口双向流动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