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把大写的“人”字刻入城市规划者心里
其次,要在体制机制建设中贴心为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的城镇化归根结底是要让进城农民变市民。城市建设不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也应当有配套体制机制的跟进。进城了,农村的地怎么办?家里的人怎么办?孩子教育怎么办?老人看病怎么办?...这一系列的问号得不到切实解答,农民如何安心变市民?当前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教育、医疗等一系列改革的破冰,释放了一连串民生红利。但要想让这些改革红利真正落实到民众手中,需打通基层实践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基层党员干部时刻把“人”字写在心里,执政为民、勤政为民,贴心为人民服务,才能更好地推进人的城镇化。
再者,要在城市价值观建设中立行塑民。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城市病,既有资金、规划、机制等方面的“外”伤,也有道德素质底下、价值观扭曲等方面的“内”伤。试想,如果人人遵守规则,城市拥挤是否能得到缓解,如果人人乐善好施,城市是否会少几分冰冷多几分温情。“风成于上,俗化于下”,良好的社会风尚,离不开宣传教育,但更应当抓住党员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以反“四风”运动、反腐败斗争为契机,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倡导清新的社会风气,营造没有“雾霾”“天蓝气爽”的城市生活生态,让城市生活更加祥和安宁。
改革攻坚路,悠悠中国梦。只有把大写的“人”字镌刻到每一位执政着的心里,认真做好城市建设从规划到管理的每一个“浮萍之末”,将民本思维贯穿始终,让人文关怀直抵人心,才能让更多人拥有一个有温度的市民梦、中国梦!
编辑:秦云
关键词:城镇化 转型期 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