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法院改革行动:锁定公正“愿望清单”
对群众“如何破除地方保护,让判案不会有‘主客场’之分”的担忧,最高法设立一南一北两个巡回法庭,共收案1774 件,审结1653 件;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试点,破除地方保护干扰,去年北京四中院审结以区县政府为被告的一审行政案件是2014 年的近7 倍;对 “民告官”行政案件,探索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从体制上保障司法公正。
对群众“审判怎样更公正,责任怎样更明确”的担忧,最高法院加强顶层设计,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科学指导试点法院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推行“谁主审、谁署名、谁签发”,放权不放任,剑指“审者不判、判者不审、权责不清”;推行院庭长办案常态化,不分领导干警,“是法官就要办案”,充实一线办案力量。
对群众“打官司对方‘有人’,打招呼怎么办”的担忧,最高法出台专门文件,对领导干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干预过问案件的记录全程留痕、设置 “防火墙”,防止人情案、关系案;借助信息化建设,推进司法公开,打造“智能”、阳光法院;健全院庭长审判管理和监督机制,筑起制度的“隔离带”,消除暗箱操作的空间。
对群众 “如何破解‘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的担忧,全国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去年5到12 月,共登记立案数同比增长29.54%,当场登记立案率达到95%,让立案难成为历史;推进诉讼服务中心、12368诉讼服务热线、人民法庭建设,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等改革,让诉讼群众少跑腿、更省心,满足多元司法需求;推进执行信息公开、开通网络执行查控系统,让生效判决落地执行,不成“一纸空文”。
不言之言,闻于雷鼓。回望中国法院探索改革之路,每一个变化、每一个举措,无不锁定群众对公正的期盼、解决影响公正的痛点、消除干扰正义的担忧,及时回应着人民的司法需求。改革虽有荆棘,行动足见担当。进行时中的中国法院司法改革,必将还愿亿万群众向往法治、期盼公正的“愿望清单”。
编辑:秦云
关键词:法院改革 公正 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