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慈善法草案:让善言善行成为一种气质
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没有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约束,造成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乱象:郭美美事件;“知乎女神”童某用两个账号演双簧苦情戏骗取善款事件;女子谎称父亲在天津爆炸中身亡骗捐事件;利辛县一名女子为救女童被恶狗咬成重伤骗捐事件……这些负面案例既反映了慈善管理缺少规矩,无法可依,又影响了人们对慈善公信力的评价。
3月10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全国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王胜明在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时指出,这些年我们国家慈善事业发展很快,但问题也不少,突出表现在信息公开不够和慈善财产管理不规范。慈善财产怎么能够把它看住、用好?这是慈善立法当中的重要内容。王胜明表示,慈善法通过后,如果我们国家的慈善组织能够依照慈善法的规定,及时、真实地做到信息公开,做到慈善法要求履行的其他义务,取信于民,中国人做善事的热情就会激发出来,我国的捐赠数额在现有基础上将有极大提高。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这次人大会议的9项议程中,除了常规的审议6份报告及最后一项“其他”之外,重头戏就是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审议慈善法草案这两项议程。慈善法草案作为今年唯一一部提交全国人大会议审议的法律草案,分量之重可想而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慈善活动中的“扶贫济困”,直接关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慈善法草案将扶贫、济困写进总则,写进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六大项慈善活动的第一大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精准扶贫”工作在法治层面迈出的可喜步子。同时,以加强社会领域立法的形式发展慈善事业,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我们相信,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尤其是通过慈善法这部国家大法的实施,能够唤起更多人的慈善意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关心慈善事业,加入慈善队伍,让善言善行善心成为习惯和内在要求。
编辑:秦云
关键词:慈善法草案 慈善事业 善言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