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大学教授研发“中国版AlphaGo” 相当于业余二段(图)

2016年03月13日 21:21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原标题:大学教授研发“中国版AlphaGo” 相当于业余二段

2015年,在民间被称为“中国版的AlphaGo”的“MyGo”软件,在世界计算机围棋锦标赛上对抗国际同类程序供图/武坤


“中国版AlphaGo”相当于业余二段

中南大学教授开发围棋人工智能“MyGo” 国内两届冠军世界大赛仅得第7

李世石又输了,AlphaGo连胜三场。就在人们热议人类是否要在围棋领域完败的时候,一些棋友却开始想到武坤和他的“MyGo”,并将其称为“中国版的AlphaGo”。而武坤自己却表示,他的“MyGo”即便能在国内夺冠,但与AlphaGo对比,远远无法望其项背。

武坤是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他的“MyGo”也是一款围棋人工智能。2015年11月,首届美林谷杯世界计算机围棋锦标赛在北京工体附近进行,在来自全世界的参赛队中,“MyGo”只属于第三梯队,相当于围棋业余二段的水平,而锦标赛的冠军也无非围棋业余五段水平。那时谁也没想到,仅仅四个月后,他们全都被AlphaGo横扫了。职业九段的李世石惨败,而且还是三连败。

制作三个月 研发用了三年

在中南大学,武坤对于围棋的热爱,所有上过他课的学生都知道。武坤甚至专门开了一门课程,就叫“围棋人工智能”。

他的“MyGo”诞生于2011年,制作过程只用了三个月,但研究过程却是三年。2008年,武坤认识了职业八段围棋选手王群,和王群的交流让他发现,职业围棋选手的思维和一般人有明显的区别,而这种区别可以用软件的形式表现出来,他说这就是制作“MyGo”最早的念头。

“二十岁不成为国手,则终身无望”,这是围棋界的常识,学围棋必须从小开始,但武坤直到上了大学才开始接触围棋。制作“MyGo”之前,武坤没做出过任何软件,而“MyGo”的前三年“全都在做理论基础”。武坤告诉北青报记者:“比如最简单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执黑先走,但是先走的是有优势的,因此围棋规则都会给执白棋的棋手一些优惠,即‘贴目’,那么这个‘贴目’到底多少合适呢?围棋发展几千年了,一直都是凭感觉来定的。”武坤说,包括“贴目”在内的诸多围棋要素,都需要进行数据化,这个过程最久也最艰难。

跨过“理论基础”这个坎,武坤和他的团队就用了三年。

编辑:王沥慷

01 02

关键词:中国版AlphaGo AlphaGo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