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修复
保存古风 允许边研究边修缮
地震后不久,国家文物局安排专家组奔赴江油,对云岩寺古建筑群的灾情展开现场勘查。通过对古建筑的主要数据与构件进行测量,对残破的部位进行记录,为云岩寺的修复制订保护方案。
窦圌山的灾后重建分为岩体抢修加固与云岩寺古建筑群恢复重建两大板块,于2010年春相继动工。至2011年9月,窦圌山及云岩寺古建筑群灾后恢复重建基本完成。然而,位于云岩寺内西侧的飞天藏殿,修缮工程迟迟没有动静。对此,丁颖表示,飞天藏之所以迟迟没开工修复,是因为从上到下都对这一文物抱着严肃、审慎的态度。
丁颖介绍,地震后,国家文物局专家到现场查验,发现飞天藏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建议不纳入灾后重建项目中。
为此,国家文物局也明确提出,飞天藏的修复务必遵循“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不需要预设完工期限。允许参与维修的设计施工方边研究边修缮,务必以最合理的方式进行,以尽量保存飞天藏古风。
难点
无先例可寻,无经验可借鉴
“修复飞天藏,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飞天藏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宋代木质转轮经藏之一,没有先例可寻,没有经验可借鉴。”丁颖说,而且在修复前不能把飞天藏打开,因担心不能复原,只能边维修边研究边设计。
丁颖介绍,专家们选择了保留历代维修痕迹的方案,在维修中,要尽量保存宋、明、清各个时期的构件和风格。“去年3月,当施工人员拆开飞天藏大殿之后,发现地基出现沉陷,导致文物本体严重倾斜。”丁颖介绍,国家文物局及时派遣专家组赴现场进行勘查,并编制了地基加固处理设计方案。
地基加固工程预计工期6个月,待专家组验收合格后,再恢复对飞天藏文物本体的修缮工程。
3月1日,江油市窦圌山云岩寺飞天藏及飞天藏殿地基加固工程技术交底会举行。现场施工人员介绍,飞天藏及大殿的诸多木质构件已拆卸完成,目前保留的宋代构件主要是转轮经藏,以及屋架上的部分椽子和梁。
丁颖介绍,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飞天藏的维修将尽量争取保留30%左右的宋代构件,明代的争取全部保留。目前,云岩寺文管所保存的已逝古建专家罗哲文于1964年拍摄的飞天藏照片,将成为这次“大修”的蓝本。
编辑:王沥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