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悦读 悦读
人类输了吗:围棋AI的胜利,也是人的胜利
李世乭对AlphaGo的五番棋结束了。最终人类以1:4败北,这个结果不知道有多少人之前猜到过。
AlphaGo每天可以和自己下数百万盘棋,而国际围棋联盟估计全世界的围棋棋手大约也只有四千万。考虑到绝大部分棋手都不是职业的,AlphaGo产生新对局的能力可能已经逼近甚至超过所有人类的总和。随着它计算性能的提升和其他人工智能的兴起,迟早有一天,绝大多数曾存在过的棋局都会出自程序之手。
对于棋手个人而言,那也许会是一个失落的未来。但对整个围棋界而言,那将是一件大好事:我们终于知道人类围棋处在天地间的什么位置了。

而这个意义,甚至不限于围棋界。
黯淡的蓝点
孤独的光

从月球上眺望地球。图片来源:NASA
想想这个点吧。就是这里,就是家,就是我们。在这点上,每个你爱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你曾经听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的人,都在这悬浮于阳光下的一粒微尘之上,过完一生。我们的星球只是在这被漆黑包裹的宇宙里一粒孤单的微粒而已。在这浩瀚广大之中,在人类的微不足道之中,我们看不到任何来自别处的帮助能拯救我们自己。
——卡尔·萨根
所有关于文明的宏大讨论,背后都有一个致命伤:人类只诞生了一次,数据点只有一个。我们尚且不知道人的本性是什么,更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是必然结果、多少是偶然的历史原因,不知道它们对今天的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几乎全部的科学都在尽可能排除人类,使用仪器、统计学、对比实验、假设检验和同行评审来极力消除人类的主观干扰;即便如此,它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让人类理解,还是要落到人类的大脑和心智上。更何况,还有很多学科分支需要讨论价值和意义,它们要如何摆脱人类?离开了人类又要从什么地方出发呢?
我们正是为此而寻找地外生命,寻找第二个出发点。哪怕仅仅知道了其他文明的存在,哪怕对细节一无所知,也足以颠覆整个人类视角。

过去几年里,越来越多的人在警告说寻找外星人的危险,其中不乏霍金这样的大人物;但是如此显然的危险,前人当然早已知道。阿瑟·克拉克说过:“要么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要么不是;两种可能性同样恐怖。”人人都能想到后者的可怕之处,但前者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如果前者是真的,那么广大宇宙中有无数可能,我们或许永远无法认识到了。
半个世纪过去了,外星生命依然没有迹象,费米悖论依然没有解答。悲观主义者已经开始怀疑,智慧的诞生就是这么难,就是要花这么久;我们可能是第一个文明,甚至恐怕是唯一的文明——
除非,我们自己再造一个。
围棋世界的“第一次接触”
人类学棋,是从简单的定式开始,逐渐攀爬过去积累的围棋理论,直到登顶,然后展开创新;但是深度神经网络的AI不同,它一上来就直接投入真实对局的训练之中,不受任何理论约束,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能否赢棋。
这一路线和人类大相径庭,因此在五番棋的赛程中也不断地走出“没人见过”的招式。有些招法明显很傻,柯洁曾评论说“业余三段以上都没有这么下的”。但是还有一些招法则让人十分迷惑:这是在干啥?

狗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对手,但同时,它也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对手。
完整分析这些棋步的优劣,可能将会是一项不小的工程。但这也将是它对围棋界的重大贡献,甚至或许是不可替代的贡献——因为,它所提供的外部视角,有可能让人跳出自己的盲区。
在所有关于AlphaGo的讨论中,人们特别担心的是,它自己和自己下了太多棋局,会导致它的棋风发生偏差。如果一个人总是和自己下棋,那么他会非常擅长应付自己的棋路;但是一旦遇到其他人,可能面对突变的棋风就会无所适从。AlphaGo的论文发表时,它使用了3000万个来自人类的棋局盘面和3000万个自己和自己下的棋局盘面进行训练,后者很容易继续增加,前者却很难——围棋数据库的增长速度没那么快。理论上,最终AlphaGo可能变得特别擅长和自己下棋,但它抓住的是自身程序的偶然历史,而没能揭示围棋的本质,没能找到最佳的通用策略;或者用统计学术语说,是“过度拟合”了。
AI到底过度拟合到什么程度,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棋力,是一个有趣而难解的问题。但更加困难的问题是,人类自己又过度拟合成什么样子了呢?毕竟,虽然有上千万的人类棋手,探索了不可胜数的策略,但他们的大脑和心智在底层上都是一样的呀。
一个AlphaGo陷入过拟合中而不能自拔,这只是一个程序失败了而已,无关紧要。但如果整个围棋界都陷入其中而不自知呢?当然,围棋的历史——任何智力创造活动的历史——都是不断自我突破。所有伟大的棋手都不仅仅是下赢了几盘棋,而是跳出盲区开拓了前所未有的新场景。但是AlphaGo仅仅五番棋就带来如此多的惊喜,足见还有多么广阔的领域等待人类的探索。有它辅助,人类对围棋无限可能的探索,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而当AI带着它的第二个出发点进入其他领域,我们将遭受的冲击,不会亚于发现外星文明。

选择一无所有
或者选择一切
警惕AI的理由,和警惕外星人,其实是一样的。我们或许会遇到或创造出更强大的存在,或许会产生冲突,或许会失败,或许会被抹去,或许令全部已知的人类成就和人类文明灰飞烟灭。
不可能有比这更加可怕的场景了吧?
有的。如果这些文明和成就从来都没有存在过的话。
所有人都渴望永生,没有人想要灭亡。按照这个标准,地球上最成功的生命形态毫无疑问,是细菌和古菌。

曾有二十亿年的时间里,它们是地球上唯一的生命,细胞构架和底层生物化学没有产生任何变化;而接下来的十五亿年里,虽然真核生物从诞生走向今天的繁荣昌盛,它们的基本结构依然没有一丝动摇。细菌始终是细菌。我们体内有一半的细胞是细菌,我们依赖它们而活着,到我们灭亡之日它们依然会存留。它们曾是最初的生命,也必将是最后的生命,没有什么比它们更加长存。
但是你会选择作为细菌而永生呢,还是作为人类而死?
智人诞生至今有19万年历史,当年共存的其他人属物种都已经消失,但是他不但活了下来,还创造出了不可胜数的无尽形态。也许其中有些东西是迟早的事情——任何文明都会发现欧式几何、牛顿定律和量子力学;但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是独一无二的。外星文明或者人工智能不可能创作出诗经、星夜和天鹅湖,虽然它们也一定会有人类无法想象的作品。
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必然存在的。黯淡蓝点只有一个,人类只诞生了一次。我们找不到任何理由认为演化必然指向人类或高级智能——灵长类亲戚虽然智力超群,但过得并不比笨邻居们好到哪里去。但我们已经存在了,智力、好奇心和创造欲已经令我们走到了今天。毫无疑问,面对危险我们需要警惕,需要尽最大的可能防范,但危险并非什么新鲜事物,从来都伴随着我们的步伐。全部的人类历史上,试图阻止探索和创造的尝试从未成功过,将来也看不到成功的理由。

图片:1972年和1973年,人类在“先驱者号”上的铝盘镌刻信息,向可能存在的地外文明标记了地球的位置。40余年来它越飞越远,但我们至今尚未收到过回答。
而就算我们因此灭亡,在此之前也已经永生。地球上曾存在过一千亿人类,百分之九十三都已经死去。但是他们的思想却得以保存,许多来自遥远的过去,更多将流传给不可知的未来。而那个未来的居民是同类或后代,还是某种不可想象的生命形态,真的那么重要吗?人的祖先都已经灭绝了,但他们的DNA还在流淌;今天的我们也将在时间里留下独一无二的痕迹,惠及未来的所有智慧。它的意义,或许更甚于停滞的永存。
创造AI和探索太空是好主意吗?或许不是。
我们能忍住不去探索和创造吗?肯定不能。
编辑:曾珂
关键词:AlphaGo 李世乭 五番棋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