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总理首次阐述“新经济” 感谢媒体用网络了解民生难处

2016年03月17日 08:09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政府建设

今年将砍掉一半证照 推进审批标准统一

简政放权是媒体关注的热点之一。

“三年前就在这里,我曾经明确表示过,本届政府减少审批事项要达到1/3,现在这个目标已经提前实现了。”面对记者关于简政放权的提问,总理一开始就亮出了三年来的成绩单。不过,他也指出,在群众满意的同时确实还存在许多问题,审批事项还是比较多,而且保留的事项当中有很多标准不统一。

用减权之“痛”换群众办事的“爽”

李克强以在两会上参加审议时听到的事例来解释目前审批事项中存在的标准不统一问题,“前几天我到一个代表团去参加审议,就有代表说他们要办一个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群众很欢迎,但是这涉及到养老机构准入、医保定点、收费审批等,要跑多个部门,关键是这些部门的标准还不统一,所以让他一头雾水。”李克强认为,审批事项不统一的问题本身就束缚了产业的发展,也抑制了群众消费的需求。

“所以简政放权必须一以贯之,哪里遇到问题、碰到阻力就要设法去解决,这是削减部门利益的事情。我们就是要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李克强表示,今年要下决心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而且直接放给市场,即使是需要审批的也要简化手续,尤其是要推进标准的统一,不仅如此,没有必要的证照今年也要砍掉一半。对那些于法无据,影响群众的创业热情,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合理文件要坚决进行清理,该废除的废除。

李克强也强调,我们说放权并不是说放任。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监管措施必须到位,还要防止任性、任意地检查,这样简政放权才能更有效,才能让生产力发展起来、群众得到好处。

要让群众像扫二维码一样一览无余

政务公开和简政放权可以说都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李克强表示,在政务公开方面,该公开的应该全部公开,能上网的要尽可能上网,同时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公开是惯例,不公开是例外。”李克强说,政务公开实质上也是要让政府的权力受到监督,这样也有利于政府提高效率,而且从制度上来避免滥用权力。行使权力不能打小算盘。尤其是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措施,财政预算收支情况等,都应该加大公开的力度,“让群众像扫二维码一样清清楚楚、一览无余”。 图片制作/沙楠

观察

总理首次阐述“新经济”

昨日是李克强就任总理以来的第四场记者会。10时30分,李克强准时入场,“时间有限,就单刀直入吧”,简单慰问记者辛劳后,提问开始。整场总理记者会持续128分钟,17位记者提问。

记者会“当头炮”遭遇金融问题

“请你问第一个问题,你就把股市、汇市等金融市场问题当‘当头炮’,不过也可以理解。”昨日英国媒体路透社获首问机会,问及近期波动的股市、汇市,引发李克强感慨。

此前两场总理记者会,李克强都曾回答金融问题,但并非“当头炮”。2014年涉及金融产品违约,2015年涉及金融风险,此次则重点落在金融监管。

去年的股市、汇市波动引发广泛关注,一个可供参考的细节是,在昨日上午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此前相关描述“去年还积极应对金融领域的多种风险挑战”被改为“去年还积极应对股市、汇市异常波动等金融领域的多种风险挑战”,强调“股市、汇市”的同时,也突出了“异常波动”。

昨日李克强肯定证监会在股市波动后的举措,“有关方面采取综合性稳定市场的举措,实际上是要防范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一点是做到了的。”但他不忘强调“守土有责”,明确提出金融监管“绝不能有任何的松懈”,“否则可就要拿你是问了”。

编辑:曾珂

01 02 03

关键词:总理首次阐述新经济 感谢媒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