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谁偷走了中东这五年
痛后的反思
“今天的中东,相比‘阿拉伯之春’革命之前更不稳定、更没有希望。五年前,该地区的领军人物形象是穿着粗布衣服、拿着智能手机的自由人士;如今,手持武器的圣战分子和难民变成了这一地区的主要形象。”
这是美国《华尔街日报》去年12月一篇报道中的一段话。“阿拉伯之春”到底给中东和世界带来了什么?西方媒体如今也在反思这个问题。他们不解,经历了“群众革命”的国家为何变成“出产”极端分子最多的国家?
皮尤研究中心2013年在突尼斯所作的一次民调显示,81%的受访者认为国家在“阿拉伯之春”后正朝着错误方向发展;52%的受访者认为国家局势比本·阿里(2011年1月被迫辞去总统职位)在位时明显变糟。
叙利亚政治分析师马希尔·伊赫桑指出,被西方媒体标榜为“民主和自由”的“阿拉伯之春”并未给任何一个爆发“革命”的阿拉伯国家带来真正的民主和自由,相反只是带来混乱、暴力、战争、恐怖主义和人道主义危机。
人们开始从盲目相信西方民主的迷思中清醒。
诚然,中东一些国家沉疴积弊,需要改革。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以及现世的复杂矛盾,这些国家要在短期内实现经济、政治和社会现代化,并非易事。
“‘阿拉伯之春’对我们来说什么都不是,它会是春天,秋天还是冬天?我们对此一无所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些处于社会动荡的国家必须尽快找到新的稳定。”曾任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40年的费萨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生前这样反思。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说,“进口的思想”并不能解释、也不能指导本土的实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鼓动国民发动“革命”推翻政权后,没有也无意找到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和民生的办法。
在发展道路的探索中,照搬没有出路,模仿容易迷失,实践方出真知。
中东的发展道路,只能由中东国家的人民,依据本国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决定。
世界上所有善良的人民都希望,走过五年的荆棘之路,中东国家能够早日破解发展之困。正如一位阿拉伯诗人所说:“当你面向太阳的时候,你定会看到自己的希望。”(完)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中东 阿拉伯之春


巴克图口岸:军警兵民筑起“红色国门”
宇宙中的幽灵星云 既美妙又让人发怵
欧洲央行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
北约举行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军演
米兰举行“毕加索·变形记”展
惊世大奖15.4亿美元!美国最富中奖者诞生
湖北发现2.47亿年前湖北鳄类和鱼龙类化石
中国艺术家韩美林获颁“韩国文化勋章”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