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国资流失成隐忧 科技成果转化如何除掉“紧箍”

2016年03月22日 07:41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科技成果跟传统的国有资产应区别看待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仅是事业单位的要求,更是对国有企业的要求。《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都对企业的相关责任人提出了保值增值的考核要求。

一家国有汽车企业的老总曾在一次会议上说,国家考核他们的指标就是保值增值,而做研发,比如研发发动机,一投入就是几个亿。如果失败了,谁来负责?

“汽车行业是一个创新不足的产业。”为此他呼吁,要建立容错机制和多方面的考核机制,通过改变政策来引导产业行为。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研究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性、完整性和使用有效性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绩效管理”。可直到现在,评价和考核机制依然单一。

针对这样的状况,2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纳入研发机构和高校绩效考评。

2014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征求修改意见时,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也提了很多建议。和晓楠说:“我们一直提一个观点,科技成果是有瑕疵的国有资产,不能把它与传统的国有资产同等看待,就是说转化好了是国有资产,如果失败了也不能说是国有资产流失,放着的话是最不值钱的。”

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去年10月实施,这项新规赋予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各方面的权利,但并没有解除高校老师的顾虑。

北京一所知名高校的管理人士告诉记者,科技成果转化说了很多年,但在许多高校推进的并不好。学校也都是事业单位,谁也背负不起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

他认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实际上是将科研成果的处置权力下放了。但仍然涉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高风险行为,跟传统的土地、房产的保值增值是不一样的。”他表示,按规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工作应当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但问题接踵而至,因为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所以又不好评估。“一项科技成果可能被认为‘很值钱’,但它首先要实现市场价值才可能‘很值钱’;而在评估中被期待很高的成果,可能后来在实际转化中被市场验证根本没那么‘值钱’”。

“希望科技成果跟传统的国有资产能区别看待。”和晓楠呼吁出台更细的办法或者政策,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编辑:巩盼东

01 02 03

关键词:国资流失成隐忧 科技成果转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