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就近入学”败诉难掩教育公平焦虑
家门口有个小学不能上,却要跑到一公里外,南京家长顾某很不服气,将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告上法庭。3月21日下午,备受关注的“顾某诉教育局重新划分施教区”一案,在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法院当庭作出终审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3月22日 《金陵晚报》)
其实,因为无法“就近入学”引发的诉讼,报道中的个案并非首例。早在去年11月份,上海市浦东一名6岁女童的家长因教育局安排学校并非离家最近,最终将浦东新区教育局诉至法院,但最终也以败诉告终。类似的个案,之所以引发舆论强烈关注,正在于教育资源确实稀缺,而“就近入学”的规定又面临“水土不服”。
需要厘清的是,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所谓的“就近入学”并非“最近入学”。也就是说,“就近”并非字面意义上的直线最近距离,指的是相对就近位置的学校,具体认定和分布标准,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具体情形判断。如此来看,建邺区教育局“兼顾学校布局、适龄儿童数量和分布、地理状况等多种因素进行规划”,没有违反法律规定。由此,法院最终认定建邺区教育局的行为兼顾公共与个人利益,符合行政权行使的基本价值取向。不过,裁判结果的公正和公平,并不表明教育局做出的“就近入学”规划合理,这一点在法院的认定中,也有所体现。
当前,学区教育无疑是一种稀缺资源,在“僧多粥少”的既定现实下,自然会对“就近入学”产生争议。表面上,建邺区教育局的做法符合规定,并且求得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但是,从宏观上来看,教育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立足于这种属性,人们更倾向于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在目前的现实教育环境下,优秀教育资源稀缺,“就近入学”的思维必然会导致新的不公平存在。如此之下,公平合理的“就近入学”安排不过是相对公平,实际上只是保障了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而绝对的教育公平却因为片区规划变得遥不可及。
更严重的是,依赖于“就近入学”原则,有时候可能会隐藏权钱交易的丑态。比如说,曾任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局长的李伟明利用手中的权力,将优质名校迁进相应的楼盘,或将某些楼盘划进名校学区,从而引发房价暴涨,开发商再给予李伟明一定的“关照费”。于是,在“就近入学”与“最近入学”不能划等号的前提下,公众的猜忌和忧虑颇多。那么,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不能只是以“合理规划”为借口,还应该公开理由和依据,认真回应公众的质疑和猜忌。
如今,南京市的“就近入学”案尘埃落地,但却无法纾解公众心头的教育公平焦虑。个案的诉讼,其背后表现出的是公民群体的真实诉求,是对教育公平的呼唤和追求。即便,建邺区教育局赢得了案件诉讼,但却不能忽略公众对教育公平的期许。需要正视的是,如何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保证教育公平具体和真实,依然是教育部门所追求的目标和承担的责任。(刘建国)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南京“就近入学”案败诉 教育公平


大型杂技剧《花木兰》在澳门举行传媒预演活动
西藏:布达拉宫广场花团锦簇迎国庆
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隆重举行
“18至20世纪俄罗斯帝国珍品展”广州开展
大熊猫“彩陶”“湖春”启程赴印尼
2017年“文化中国·全球华人音乐会”在京举行
300幼儿同唱祖国生日歌
中国出版代表团亮相内罗毕国际书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