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东方红”拖拉机的故事
“描金姑娘”:“描金”是当时东方红拖拉机生产的一道特殊工艺
投产
新中国的第一台拖拉机提前一年生产出来
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建厂的消息很快就随新华社的电波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工厂先后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600多封慰问信。与此同时,各种支援的物资也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运来:黑龙江桦川县一个村庄的农民把节省的1000多斤大米千里迢迢送到工地;河南南阳地区的群众把28吨炭一捆一捆地从山上背下来,送到工地以解燃眉之急;江苏徐州地区无偿地送来了1万多吨耐火土和大量砖石块;全国成千上万的“红领巾”把捡拾废物换来的零钱寄到工厂……
一拖建设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成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1958年初,毛泽东再次做出指示:拖拉机式样和性能一定要适应我国的气候和地形,一定要综合利用,其成本一定要尽可能地降低。
正是在这一年里,一拖的设备安装进入高潮,一年内就安装了全厂60%的设备,部分设备已开始调试生产。6月20日,铸铁车间冲天炉炼出第一炉铁水,7月8日,生产出第一台燃油泵,7月13日生产出第一台柴油发动机,7月20日,新中国第一台枚红色的“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生产出来了。
据老工人回忆,当时他们在第一辆东方红拖拉机车头上挂上毛主席头像,把这辆拖拉机打扮得像新娘子一样,戴上大红花,车身上挂满彩绸。敲着锣舞着旗,欢天喜地地跟在拖拉机的后面“隆隆隆……”地开出了一拖厂区大门。新中国的建设英才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到洛阳,在当时那样艰苦的建设环境和生活条件下,他们以百倍的努力和千倍的勇气,硬是把新中国的第一台拖拉机提前一年生产了出来,创造出了农机建设史上的佳话。
1959年10月12日,周恩来视察一拖
验收
周恩来对“中国第一”寄予厚望
1959年9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成立了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第一期工程国家验收委员会,由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任主任,农机部副部长黎玉、一机部副部长白坚等任副主任。
据《涧西文史资料》记载,1959年10月12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视察一拖,他看到中国人建造起的这艘“航空母舰”,亲切而又语重心长地对工人师傅们说:“你们要记着,你们是‘中国第一’啊!要出‘中国第一’的产品,出‘中国第一’的人才,创造‘中国第一’的业绩!”
10月26日,周恩来总理又在农业机械部部长陈正人《关于举行一拖落成典礼的报告》上做出重要批示:“请谭(即谭震林)副总理主持剪彩典礼。”10月31日,国家验收委员会举行了工程验收鉴定书签字仪式,认定全部工程合格,完全符合设计标准。
1959年11月1日,在厂大门前的广场上,隆重举行了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落成典礼大会。会上,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宣布:“我国农民早已盼望着的‘耕田不用牛’的伟大时代已经开始来到了。”
谢觉哉以极其兴奋的心情在大会上当场吟诗六首,热烈祝贺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诞生。全诗以“五亿农民齐拍掌”为总标题,其中第一首写道:“五亿农民要机械,眼睛望着你们厂。快速生产‘东方红’,五亿农民齐拍掌。”
一拖第一期工程按苏联专家设计建设,于1964年底全部建成,并全面达到了原设计的生产能力,工厂建设总投资累计完成了3.5亿多元。在那个年代,东方红拖拉机完成了全国机耕地60%以上的耕作任务,一度成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代名词。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东方红 拖拉机 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 描金 中国第一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