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十余省份发文清理“奇葩证明” 你觉得办事容易了吗?
资料图。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多地发“狠话”推动落实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今年仍然有一些地区曝出“奇葩证明”事件,可见破解“办证难”等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奇葩证明’给公众和企业设置了重重障碍,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马庆钰向中新网记者表示,“奇葩证明”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权力机构的“任性随意”,服务意识不足;二是由于信息不共享,职能部门间存在行政“堡垒”、信息“孤岛”现象,各部门间各自为政、不愿担责;三是审批和证明异化为权力寻租的渠道,职能部门不愿割舍利益。
对于如何真正落实相关举措,解决民生“痛点”,各地也发出“狠话”。如,北京提出,对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工作情况,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加大问责追责力度,及时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整改,着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庸懒散拖、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以及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坚决克服服务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现象。
重庆提出,要通过效能评估和网上监督考核机制,确保服务全程可考核、追踪、监督。规范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形成举报“受理―处理―反馈”制度,及时解决群众问题。(完)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奇葩证明 十余省份发文清理“奇葩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