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两会“茶声” 聚焦新热点

2016年03月25日 09:25 | 作者:徐金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创新助推转型升级

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排头兵,茶行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的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天方集团董事长郑孝和认为,未来茶产业要努力在生产的过程中增加科技含量,让科技护卫产品的源头安全。

“创新对于产业发展是永无止境的,目前我们高校也开展了科研项目,进一步促进茶叶生产。”夏涛说。

当前不少高端茶的价格居高不下,主要源于其成本很难降低。“采茶工一天的工资没有一两百块钱下不来,且劳动力成本会越来越高,再加上运输、加工、包装等多种开销,一些高端产品成本可能会达到1000多元,再放到市场上销售,让消费者掏出近2000元钱买一斤茶并不容易。”对此,夏涛提出要促进科技创新,提升茶叶生产率。“尤其在采茶工荒的问题上,要解决山地茶园采茶的机械化问题。”

市场上茶叶产品琳琅满目,不少企业采用“故事营销”吸引消费者。夏涛不以为然。“老百姓喝茶也要喝得明明白白。在产品的深加工方面,要用科学数据说话。不同形态的茶产品要标明具体的功能,是促进减肥还是可以抑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不能光说虚无缥缈的艺术故事,要增加科技含量,把货真价实的产品打造出来。”

在夏涛看来,当前一些茶产品在推销时,其茶文化的包装宣传有些过头。“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要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尽量弱化多余的故事,艺术化的内容也要化繁为简,可以多着重宣传科学的饮茶方式,让老百姓喝上安全的、放心的、品质有保障的茶。”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更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俞学文表示,渠道决定茶叶销量。要销售大量的大众化茶叶,销售渠道也要进一步创新,除了专卖店外,也多要在网络上做布局,自建销售平台或是第三方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让消费买到更加实惠的茶叶,让销售渠道也要“回归”到适合大众消费者的渠道。

因地制宜产业扶贫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今年两会讨论的一大热点。不少省市也根据自身情况,量身订制了茶叶发展规划。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龙潭毛尖集团董事长陈世强认为,产业扶贫是可以帮助贫困户、贫困村可持续脱贫的重要抓手。在大别山区,茶叶既是一个绿色生态的产业,更是一个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

“我们测算了一下,一亩茶园如果经营得好,至少可以创收一万元。如果拉动茶叶深加工,它的附加值就会更高,也就是说一两亩茶园可以解决一个贫困户的脱贫问题。”他说。

不过产业扶贫要落到实处,更需稳抓稳打。“精准脱贫既要有紧凑感,同时要防止急躁、急于求成。”湖北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张昌尔说,湖北是我国重要茶产地,不少地区以茶产业为依托,成立指挥部,制定路线图,确定扶贫产业计划。“但脱贫进程中,脱离实际的情况仍有发生。例如制定产茶县脱贫目标时,有三分之一的脱贫指标是建立在新茶园的基础上,但制定的脱贫进度却只有两年。我们都知道,新茶园3年才能投产,这就与实际不符,因而我们要对脱贫产业有严格的考核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主席王富玉认为,茶产业发展进程中,可以多推动旅游业与农业等产业跨界融合。“我们可以做好全域旅游,种的茶叶可以成为旅游元素,当地的文化要素、资源都可以成为旅游元素,从景点到全村,然后从门票到产业,全民动员,大家都做旅游。”

“总之,我国茶产业和目标还是有距离的,要进行转型升级,改革和创新,才能让产业更加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起来。”这是诸多代表、委员的共识。(徐金玉)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两会 茶声 茶叶发展 茶业供给侧 创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