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新疆:电商下乡“激活”丝绸之路古老技艺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28日电(杨国霄 赵梓童)借助中国电商加快下沉农村的大势,眼下,新疆天山南北越来越多的农牧民过上“左手锄头,右手电脑”的新生活,丝绸之路上传承已久的古老技艺渐渐走出静谧的庭院或毡房,通过互联网迈向广阔市场,焕发新的生机。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喀什地区疏附县托克扎克镇,当地农民手工扎制扫把已有百年历史。和临近乡村大部分农民一样,阿不都热依木的手艺也是代代相传,可因为原料好,手艺精细,他扎制的高粱扫把总比别人多卖一两元钱。
“新疆干果在网上口碑很好,我们的手工扫把能不能上网?”托克扎克镇党委书记许文杰萌生这个念头后,立即注册商标,开办网店,村里的致富能手带着乡亲们忙活起来,没想到这“土里种出来的扫把”大有名堂。“一把扫把能挣四五元,按一户村民一天扎30把算,一月就能挣3000多元,村里脱贫致富就有门路了。”
在天山以北的伊犁河谷,巩留县提克阿热克乡前进村的古丽娜兰木·伊拉合买提也感受到电商的“魅力”。今年上大三的她将时尚元素融入丝绸之路上的古老手工艺织品——艾德莱斯,还成立了服饰设计工作室。眼下,工作室出品的服饰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还卖到土耳其、美国等。“工作室现有30多位师傅,我们从没想过自己制作的服装能销到海外,这得益于新疆电商平台的发展和交通、物流的改善。”
新疆地处四大文明交汇之地,多元文化也映射在民间手工制作中,丝织品、地毯、陶器、桑皮纸等手工艺制品传承久远,独具特色。然而,受制于偏居一隅、流通滞后等因素,许多质优价廉的特色手工艺品及农产品仍“待字闺中无人识”。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推进,新疆不断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截至去年,全区建成4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6个自治区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覆盖南北疆的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体系,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格局激发了新疆特色手工艺品和农产品的新活力,也为农牧民脱贫增收创造了新的渠道。(完)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新疆 电商 丝绸之路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