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推荐 推荐
财政部回应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
回应企业高杠杆率担忧:中国企业债务水平尚处合理水平
针对外界担心中国企业杠杆率有所上升,且存在的“僵尸企业”形成了风险隐患,财政部金融司负责人说,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中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债务规模提高,杠杆率有所提升。但从资产负债率看,据有关统计,目前实体经济企业资产负债率约为60%,较2009年仅上升了约5个百分点。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70%相比,中国企业的债务水平尚处于合理水平。
这位负责人指出,为了解决债务方面的结构性问题,中国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如通过市场化债转股方式降低企业杠杆,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就债转股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去除一批过剩产能。中央已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用于相关企业职工转岗安置。
此外,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进而降低企业负债率和融资成本。截至2015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直接融资占比为13.9%,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回应投资占比仍过高担忧:消费已成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力量
针对外界关注近年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水平,财政部金融司负责人回应说,从趋势上看,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有所下降。
“目前中国资本形成率在40%以上,比发达国家相对较高是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决定的。中国仍需要保持一定规模的投资,这是现状;但在长期内中国经济发展并不能完全依赖投资,这是共识。”这位负责人说。
据有关统计,2013年至2015年,中国资本形成率分别为46.5%、45.9%和43.8%,呈现下降走势。同时,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1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66.4%,较上年提高了约16个百分点。此外,中国投资结构也不断优化,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
这位负责人指出,主权信用评级涉及很多方面,不仅包括具体的、能够客观衡量的经济增长、财政收支、外汇储备等“硬指标”,还需要考虑政府体制机制等“软环境”,如政府效率、法治建设等。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这些体制机制方面的因素在长期内也影响着经济的潜在增长空间。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新的发展动能加快培育,持续增长动力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将保持长期平稳健康发展态势,为主权信用评级的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位负责人说。(完)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