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这份与身份紧密相关的福利,没人向她明示过是否刚性存在。但是所有人都倾向于相信一定会有,毕竟相对于规则,我们更倾向于相信潜规则,自此陷入千呼万呼不出来的等待
我的公务员同学终于买到单位的福利房了,在苦苦等待了8年后。
这场等待的起算点是2006年,我们刚刚本科毕业。住在我上铺的这个妹纸考上了某部级单位的公务员,后青春恐惧症的我继续混了个硕士,同寝室的另一个各方面都不怎么出众的姑娘,找了一份各方面都不怎么出众的工作,然后迅速在公司附近(天坛公园旁边)买了套房。
妥妥的二环里核心区,那时候尼玛一平还不到两万块钱。
公务员妹纸的单位也离天坛公园不远,买了房的同学劝她“要不你也在这儿买一套,咱俩还能做邻居,互相有个照应”。
我至今可以清楚追忆起公务员童鞋那个简短有力的回话,以及脸上那个讳莫如深的表情“听老同志说,我们单位会组织买福利房”。说这话时,毕业刚刚半年,但职业的优势感已经清楚地爬上了她的脸——部级单位的福利,你们这些小职员怎么会懂呢?
2008年,我硕士毕业时,房价与2006年已然是云泥之别(尼玛读书果然改变命运)。作为一只长相平凡、智商稀缺的胖纸,我是那种活了小半生,也没从生活里占过什么便宜的人。这也留给我一个优点——我从来不抱啥侥幸心理。
我既不企盼着谁谁会出手调控,房价不会一直涨上去,也从来没惦记过我当时供职的事业单位还会不会分房。毕业就伏低做小一脸无耻地从我爹那里啃出一笔银子,给自己置办了一个小窝,自此成了房奴。
而我那位公务员同学,还在坚定地等待单位的福利分房。“应该是快了,在我前一年考进来的,是工作三年后分了房”,她跟我说。
编辑:王沥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