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很党派 很党派
民革等各界推动抗战老兵荣归“最后的军营”
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讲话。边源 摄
郑建邦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湖南民革关爱抗战老兵工作和唐人万寿园·抗战主题园的建设,并希望大家不忘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朱建军介绍了唐人万寿园·抗战主题园建设的基本情况。
仪式现场。田超 摄
细雨中不少人难掩伤心,纷纷献上黄菊花以寄哀思。据湖南老兵之家志愿者介绍,归葬抗战英雄陵园是绝大部分抗战老兵的心愿,在老兵们看来,这样就可以和当年的战友“在一起”。
“王嗲嗲,您和您的战友团聚了!”志愿者说,3月4日,长沙102岁的抗战老兵王光亚在长沙离世,遵照老人生前的意愿,家人决定将老人的骨灰送到这里安葬。今年植树节当天恰逢王老103岁冥寿,志愿者们还特意在抗战主题园种树一棵,取名“光亚树”。
林重达、杨怀亮、李正强和王聿新等4位老兵也来送别战友。田超 摄
仪式现场,林重达、杨怀亮、李正强和王聿新等4位老兵在志愿者和家人的陪护下,赶来送别当年的战友。
这12位抗战老兵分别是徐立吾、罗詠湘、李良恭、王力新、曹桂芳、陈靖中、吴文献、周敏文、吴富元、古光全、陈德兴、王光亚。其中年龄最大的王光亚102岁,年龄最小的陈靖中89岁。
民革组织等发起“抗战老兵身后安抚计划”
2014年12月24日,“长沙抗战老兵身后安抚计划”项目(简称“安抚计划”)启动仪式在湖南长沙举行,民革长沙市委会与湖南唐人万寿园联手建设“长沙抗战老兵陵园”,为长沙地区的抗战老兵死后提供免费安葬的墓地,让英雄百年之后能够入土为安。
“安抚计划”在民革湖南省委会、中共长沙市委统战部的支持下,由民革长沙市委会和湖南唐人万寿园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展。湖南唐人万寿园出资1000多万元,高标准自主规划设计建设长沙抗战陵园项目将为已纳入“长沙市幸存老兵关怀计划”且2015年4月5日(清明节)前未安葬的长沙地区抗战老兵,免费提供墓地、墓碑以及入土安葬的费用。项目自启动仪式当天开始,至最后一个抗战老兵去世终止。陵园墓碑为统一格式,将镌刻老兵及其配偶姓氏、生卒时间、部队番号及主要抗战事迹,并通过宣传抗战老兵英勇抗战事迹,将“长沙抗战陵园”打造成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后人凭吊、瞻仰抗战先烈。(边源 周福志)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民革 抗战老兵 抗战主题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