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张周平委员:公共场所能否尽快增设母婴室?
记者观察
减少谭晶式的尴尬需大城市做出表率
“在孩子的哭声中狼狈地寻找隐蔽的角落,用大衣遮挡或者让家人掩护,抱着孩子躲到气味难闻的厕所……”全国人大代表、著名歌唱家谭晶初为人母,便深切体会到做妈妈的尴尬。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她大声呼吁公共场所应设立母婴室。
遭此尴尬的何止是谭晶!清明假期,记者和妻子带儿子到玉渊潭公园游玩。时间一长,儿子想要吃奶。可公园里没有母婴室,距离厕所又比较远,周遭全是游人,妻子不好意思,可小家伙哭闹着不饶人。无奈记者用上衣盖着妻子前胸让儿子饱餐了一下。当时记者也在想,这么大的公园为啥不能设几个母婴室呢?
目前即便是北京、上海等这样的大城市,也只有少数机场、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设立了为数不多的母婴室,有些母婴室因为缺少设施,更多的只是“形象工程”,中小城市乃至县城就更不用说了。
而在一些国家,公共场所设立母婴室司空见惯。比如在瑞典,公共场所的母婴室属于标配;在法国,有公厕的地方几乎都能找到母婴室;日本甚至将设立母婴室写进法律。
公共服务体系是否完备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在公共场所设立母婴室虽然只是建设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很小部分,但是因小见大、见微知著,今日一小步,才有文明一大步。然而我们的某些政府部门过于关注GDP的增长,过于关注高楼大厦、宽阔道路等大而表面的东西,对于更多承载城市文明、体现软实力的细节却不够重视。
有人可能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没到这种水平,但老祖宗传下来的“见贤思齐”的优良传统不能丢。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城市经验,尽快在公共场所设立母婴室。不必苛求在全国所有城市的公共场所一下子普及,但可以在北、上、广等人口密集、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城市率先配置,这样可以对其他城市起到示范作用。
让人感到高兴的是,北京市规划委去年12月已经表示,北京已启动《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设计规程》的修编工作。新《规程》中明确提出,要在客流量较大的车站设置母婴室,一般车站在无障碍厕所内设置母婴功能设施。
北京已经着手改进,希望有更多的城市亦能效仿,这样谭晶式的尴尬会日渐减少,而城市文明会日渐提升。(记者 李木元)
编辑:薛鑫
关键词:张周平委员 母婴室 公共场所应设立母婴室